浙江省2018高考成績查詢時間最新:22日晚八點 填報志愿要謹慎
此時此刻,相信許多浙江高考生和家長都已收到短信提醒:今晚八點起,就可以查詢2018年高考成績。
對考生來說,查到分數后的第一要務,肯定是考慮如何填報志愿。今年是新高考志愿填報第二年,參與過去年新高考首次志愿填報的“過來人”的經驗,顯然最有參考價值。
記者想和今年的考生分享幾個去年的案例,以便避開幾個填報誤區。
案例一:考了高分646分
卻上了“三本”院校
眾所周知,獨立學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舉辦的進行本科層次教育的高等教育機構。此前,獨立學院都在二本之后招生,所以被稱為“三本”院校。
去年,浙江省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普通類平行投檔(一段)分數線發布后,許多教育界人士都驚呆了: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華北電力大學科技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等獨立學院,某些專業在浙江的一段錄取分數,竟與眾多211、985高校旗鼓相當。
其中,同濟大學浙江學院在浙江的最低投檔分數線為646分,甚至“碾壓”武大、華東師大等老牌名校,在網上引發熱議。
與此同時,溫醫大招生辦也遇到一件匪夷所思的事:該校的3年制專科專業“眼視光技術”,意外收獲4名一段高分考生,成績最好的為632分。“我們當時馬上意識到肯定是學生因為粗心,填錯了專業,因為我們學校還有一個5年制本科專業叫‘眼視光醫學’。”溫醫大教務處負責人事后告訴記者,“后來緊急開會,上報考試院請示后,給學生做了退檔處理。”
溫醫大第一時間做了人性化處理,讓這4位粗心的考生可以按正常程序,和二段考生一起重新填報志愿。以他們的高考分數,選擇的余地會非常大,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專業。
可是話說回來,為何新高考首次志愿填報會發生烏龍事件呢?因為有些考生還沒弄清楚新高考錄取的一項重要規則——所有高校不分批次,專業平行投檔。這意味著,上一段線的考生可以填報所有學校的任何專業,包括各獨立學院、甚至高職院校。
而傳統志愿填報時,高校是分批次的,上了一批線的考生首先面對的是第一批院校,即省內外的重點院校和一些普通本科院校的重點專業,只有在沒被第一批院校錄取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填報第二批、第三批院校,包括普通本科院校、獨立學院、高職院校等。
打個比方,原來的第一批院校是第一桌菜,第二、三批院校是第二、三桌菜,提前都分好了。傳統高考志愿填報,就是讓上一批線的考生先吃菜,一開始只能從第一桌的菜里挑喜歡的;而新高考志愿填報,就是三桌菜一起上,讓上一段線的考生先吃,吃哪一桌都行。
這就導致有些上一段線的考生確實是因為喜歡后面兩批院校的特色專業,而填報了該校該專業,而個別迷糊的考生,卻是把三桌菜都當成了原來的第一桌,造成誤報。
所以建議今年的高考生和家長,不僅要參考各高校去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和位次號,而且要了解下前年的情況,各高校及專業所在批次,避免類似遺憾發生。
此外,還要及時掌握今年各校的最新動向。例如,浙大城市學院、浙大寧波理工學院兩所民辦獨立學院,本來就有部分優勢專業在第一批招生,自2018年起,兩校將實行公費招生,全力推進轉公進程。學費門檻大大降低后,往年的錄取分數線將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參考價值。因此,浙大城院招生辦主任范老師建議:接近浙大線的考生,首選填報985、高水平211高校,城院可以用來保底;處于一段線中間位置的考生,建議在前10個志愿中填報城院;剛過一段線的考生,建議第一志愿填報。
案例二:填報順序很重要
千萬別低估專業選擇
在新高考規則下,80個志愿每一個都是由“學校+專業”構成的。去年,多數考生在填報志愿的過程中,傾向于先選學校,再選專業。但有個別考生沿用了傳統志愿的填報思維,在填報順序上考慮欠周,認為a學校往年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比b學校高,就按a學校專業1、a學校專業2、a學校專業3,再是b學校專業1、b學校專業2……的順序填報,低估了專業選擇對投檔分數線的影響力。假如b學校專業2是該校的強勢學科,特別受高分考生歡迎,就有可能比a學校專業2的錄取分數線要高。
記者對比去年和前年的投檔分數線發現,單個學校的最高專業(類)投檔線和最低專業(類)投檔線的分差拉大,省內高校尤為明顯。
比如,浙江師范大學去年最高的初陽學院試驗班(師范)630分,與最低的交通運輸等專業577分,相差53分,而前年最高和最低的分差,只有30分。而去年新高考滿分為750分,前年傳統高考第一批考生的高考滿分為810分。滿分分值縮小,分差反而拉大,這跟新高考文理不分科、錄取不分批次都有關。像浙師大的交通運輸專業,前年就是第二批招生的。
同時也說明,各高校的優勢專業吸引力在增強,許多考生選擇專業有自己的想法,這是新高考不用再“服從專業調劑”帶來的必然結果,考生不用再為了選學校而遷就專業。
建議今年的考生在安排志愿填報順序時,不僅要考慮學校之間的分數級差,更要考慮到“學校+專業”之間的差異性。
從去年各高校專業的投檔線看,綜合實驗班,以及醫學、財經等專業持續高熱。漢語言文學、歷史等一些文科類專業起伏不定,在部分學校是投檔線最高的專業,但在部分學校卻是最低的。相對來說,哲學、社會學類,以及一些中外合作辦學的專業,要清淡一點。
過來人的建議,看仔細
杭州高級中學副校長許濤,就是其中一位“過來人”。他去年分管高三,指導過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根據去年考生的填報情況,他對今年考生給出了5條建議。
一要重志愿梯度。新高考規則下,考生最多有80個志愿可填,這80個志愿之間要有梯度。不僅要有沖的、有穩的,還要有保的。簡單說,就是將希望相對不大但自己非常想去的志愿填在最前面,然后依次填寫把握較大的志愿和完全有把握的志愿。這樣既能最大限度滿足自身意愿,而且能把分數用足。
二要重專業研究。考生要對自己想填的專業作深入研究,并結合自身特長、興趣做出選擇,要記住,適合自己的專業才是最好的專業。那些僅憑專業冷熱、道聽途說乃至專業名稱隨意填報的做法都是很冒險的。
三要重利弊權衡。“分到用時方恨少”,在考分受限的情況下,考生應就院校、專業、地域乃至學費等因素作綜合考慮,權衡利弊,多方比較后做出最有利的選擇。
四要重生涯規劃。建議考生以“此生如何度過”為原則確定專業選擇方向,不能胡亂填報。有的學生80個志愿三教九流皆有,即是沒有方向的表現。
五重自主選擇。考生要重視父母給的建議,但同時要聽從自己的內心。不能把志愿填報交給父母,自己聽之任之,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浙江在線記者 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