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26日報道,在經歷各種猜測之后,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近日終于塵埃落定。137所大學入圍榜單,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分為AB兩類;一流學科建設高校95所。
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會長瞿振元說,這標志著我國“雙一流”建設進入正式施工階段,也標志著加快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高等教育強國進入了新階段。
“基于國情的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
“雙一流”建設自2015年拉開序幕。
2015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15次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10月,國務院正式印發公布。
其中提到,多年來,通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點建設,帶動了我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提升。同時,重點建設也存在身份固化、競爭缺失、重復交叉等問題,迫切需要創新實施方式。
《總體方案》中還強調,統籌推進“雙一流”建設,“實現我國從高等教育大國到高等教育強國的歷史性跨越”。
隨后,在2016年2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2017年1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印發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對遴選條件、遴選程序、支持方式等做出具體規定。
根據《實施辦法》,“雙一流”建設分三步走:到2020年,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
人民日報評論稱,這是第一次以政府名義正式提出我國大學、學科要在一定時間內進入世界一流前列的宏偉目標。
瞿振元認為,“雙一流”建設體現了國家意志和國家責任。抓好“雙一流”建設,是基于我國國情的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方法和戰略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