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中式風格的黑外套,一口字正腔圓的普通話,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由始至終激情澎湃。這是浙江省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給杭州師范大學的大學生們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他作為大學老師上的第一堂課。
一個多月前,王崧舟還是杭州拱宸橋小學校長,小學語文界的標桿。朋友圈一條突如其來的“名師離職”的消息,讓他成為話題人物。誰也沒想到,有32年教齡的王崧舟會選擇告別小學講臺,跳槽到杭州師范大學。 昨天下午,當這位小學校長、語文名師再度站上講臺時,身份已經(jīng)變成大學老師,但儒雅依舊,用三個故事就俘獲了大學生們的心,成為大學校園里的新晉男神。
講座是下午2點,王崧舟上午10點就到杭師大倉前校區(qū)大學生活動中心做準備了。
當天除了200多名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大一學生,還有200多名王老師的弟子和粉絲得到了消息,從各地趕來聽講。500座的活動中心座無虛席。
午餐時間,王崧舟終于逮空向錢報記者重新作自我介紹:“本人是杭師大教育學院特聘教授,目前沒有行政職務(wù),只有一項工作——給大學生上課,培養(yǎng)未來的卓越教師,所以今天講座的主題,就是‘卓越教師的成長密碼’。”
大學是按照學年來排課,王崧舟這學期到崗,已經(jīng)錯過了時間,所以要等到今年9月新學年開始時才能正式開課。他預(yù)備開兩門課,一門是語文學科課程論,另一門是課堂教學技能。
但是習慣了講臺的王崧舟實在等不及,因此,學校安排他每周三下午或晚上,給教育學院的學生做專題講座或者互動活動。昨天的“第一課”就是這么來的。
講座開場前10分鐘,錢報記者在會場采訪了幾位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大一學生,一位鄒同學說曾在朋友圈里,讀到過這位小學教育界領(lǐng)軍人物的故事,知道他是語文特級老師。
在200多名大學生的注視中,王崧舟走上講臺,給大家鞠了一躬,彎腰90度,現(xiàn)場一下子安靜了。
他特意制作了一段短片《生命,因語文教育而精彩》,向大學生介紹自己。片中有他的家鄉(xiāng)紹興、有他的學生時代、教育生涯等等,還有一張他在女兒成人禮上的父女合影……
當大家看到1998年,32歲的王崧舟成為當時最年輕特級老師時,全場響起了第一次驚嘆聲,“哇,好厲害。”坐在錢報記者身后的幾位大學生立刻“路轉(zhuǎn)粉”。
卓越教師是怎樣誕生的
對王崧舟來說,短片僅僅是花絮,他選擇站上大學講臺,是想實現(xiàn)培養(yǎng)未來卓越教師的夢想,所以他第一堂課的重點,是用三個故事破譯“卓越教師的成長密碼”。
●第一個故事,頭發(fā)+情懷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個一年級孩子,他總愛戴一頂白帽子,上課從不舉手,下課從不和同學玩耍。班主任后來才知道他4歲時生過一場怪病,病好后不停地掉頭發(fā),平時不得不用帽子遮。家長的不接納影響了天性樂觀的孩子。于是,班主任找了家長談心,慢慢地家長變了,孩子也變了。班主任說;“這件事像發(fā)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那樣,讓我難過。”
“這是一種情懷,卓越教師就是有情懷的教師,但光有情懷是不夠的。”王崧舟告訴自己的新學生。
●第二個故事,質(zhì)疑+智慧
王崧舟說的第二個故事發(fā)生在十幾年前,曾讓他焦頭爛額——他上了一堂公開課《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有位學生舉手質(zhì)疑,認為邱少云是個笨蛋,明明有其他選擇,完全不用犧牲。王崧舟坦言,當時沒反應(yīng)過來,批評學生才是笨蛋,因此后悔了很久。直到后來,遇上了提出同樣質(zhì)疑的學生,他才有機會糾正錯誤,反問道:“你是不是不想讓邱少云死?”
伴隨全場掌聲的是王崧舟的解讀——卓越教師需要智慧。
●第三個故事,詩歌+底蘊
王崧舟現(xiàn)場讀了一首《江雪》,用的是吟唱,技驚四座。他告訴在座的未來教師們,卓越教師應(yīng)有底蘊。
講座收尾,王崧舟放了一首鄧紫棋的《存在》,“我和你們當中的許多同學一樣,也是鄧紫棋的粉絲,借這首歌是想發(fā)出存在之問——卓越還是平庸,是個問題。”
臺下,一群大學生湊在一道小聲議論:“沒想到這位老師這么幽默。不曉得下學期王老師的課表怎么排,我預(yù)備去蹭課,你們?nèi)幔?rdquo;
除了這第一堂課,許多“崧粉”和教育界人士,甚至許多學生和家長,都很關(guān)心王崧舟離開小學講臺后的生活和工作狀態(tài)。昨天,錢報記者在講座間隙專訪了這位新任大學老師。
Q:離開小學教育這一個多月時間里,你在忙些什么?
A:主要是為到大學工作做準備,完成角色轉(zhuǎn)變。詳細了解杭師大的辦學歷史、教育理念,尤其是我所在的教育學院的辦學特色、重點項目等等。但時間花得最多的一件事,是讀書,充實自己的理論修養(yǎng),以便能夠適應(yīng)大學課堂。我寒假看了6本書,包括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等。
其實,我早就想補一課了。老師做得越久,越覺得理論很重要,否則走不遠。
Q:你教了32年小學生,現(xiàn)在來教大學生,兩者有什么區(qū)別?
A:區(qū)別大了。簡單來說,就是小學生容易被忽悠,大學生不容易忽悠。
舉個例子。我要鼓勵小學生,可以豎起大拇指,很直白地夸:你真棒!小朋友一定兩眼發(fā)光,一下來了信心和干勁,果然更棒了。但要是這么跟大學生說,估計他們心里會說,你有病喲!(哈哈)
這次給大學生上第一堂課,為鼓勵他們舉手發(fā)言,我預(yù)備了小禮品——新寫的一本書,還有我的簽名,希望他們喜歡。我覺得大學生一定要多讀書。
Q:當時為什么突然想來教大學生了?
A:我今年50歲了,五十知天命,教了32年書,發(fā)現(xiàn)精神成長遭遇瓶頸,開始懈怠,所以開始考慮轉(zhuǎn)型。剛好機會來了,杭師大招聘,特級教師也可以進入大學當老師,所以就遞交了申請。
但說實話,別人覺得華麗轉(zhuǎn)身,我起初有彷徨焦慮,睡不太好,牙齒都浮腫了,就是因為有壓力。不過心情很不錯,精神成長沒有停止,人生出現(xiàn)了新的風景,對未來充滿向往。
我覺得,從小學老師轉(zhuǎn)變到大學老師,我是第一個,但肯定不是最后一個。
Q:上完第一堂課后,接下來有什么計劃?
A:根據(jù)學校安排,這學期主要以給學生專題講座為主,但我也會嘗試一些互動活動,比如模擬課堂。我會帶小學生來,親自上課給大學生聽,指導(dǎo)他們?nèi)绾温犝n。學會聽課是老師自我提升最重要的一環(huán)。
Q:你對大學生有什么希望與要求?
A:沒有任何希望、任何要求。他們就是希望,未來中國小學教育界的希望。我伴隨他們的成長,讓自己變得更慈悲,更智慧,更幽默。(記者沈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