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中心面向全國,以黃土高原為重點,開展半干旱半濕潤地區水蝕環境中的水土保持科學研究,解決生態環境建設中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中心"現有職工200余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歐亞科學院院士1人。"中心"有黃土高原國家土壤侵蝕與旱地農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研究(楊凌)中心、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設有流域生態研究室、區域水土保持與環境效應研究室、林草生態研究室等研究單元。在實驗設施方面,在寧夏、陜西等地建有6個長期野外研究試驗站(包括陜西安塞、長武國家野外生態試驗站),所內有國際一流的人工模擬降雨大廳、人工干旱環境氣候室等。
建所五十余年來,取得國家級成果獎12項,省部級成果獎120余項。為國家西部大開發、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科技支撐,受到了政府及群眾的高度重視,胡錦濤、江澤民、朱镕基、溫家寶、吳邦國等曾先后到中心視察。中心與美、澳、日、德、英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研究生和訪問學者派出頻繁。
在研究生教育方面,1981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準設立學位授權點。"中心"現有土壤學和生態學2個博士學位授予點,土壤學、生態學、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3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生物工程、環境工程、農業資源利用3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建有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現有博士生導師38名,碩士生導師42名,80%以上具有國外留學經歷,主持或參與重大科研項目。在學研究生有專門的學習工作位、研究生公寓。
"中心"所有招生專業均接收應屆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土壤學專業可接收直博生。2014年度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將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對新入學研究生收取學費,同時將完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提高優秀在學研究生的獎助力度。研究生在學期間可申報中國科學院的"院長獎學金"、"地奧獎學金"等數種冠名獎學金,及"所長獎學金"。為加強互動交流,碩士生在北京進行一年的基礎課程學習。工作、學習成績出色的研究生有機會被選送國外進行聯合培養。建立"學生自薦,導師推薦"的就業指導模式。中心環境幽雅,是從事水土保持與生態環境科學研究的理想場所。
責任編輯:hdwmn_l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