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申論真題2018及參考答案完整版下載(副省級)申論試題
點擊下載:201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 word版.doc
查看更多2018年國考真題及參考答案:
2018年國家錄用公務員考試《申論》真題卷省級以上(含副省級)綜合管理類
二、給定資料
資料1
N市為推動“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在本地落地實施,組成調研組對本市制造業情況進行了調研。下面是調研所形成的材料。
我市已經基本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智能制造政策框架體系,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穩步推進,智能制造創新平臺和核心技術突破初見成效,龍頭企業智能化轉型和區域集聚加快形成,以工業機器人為引領的智能制造裝備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可以說,在以智能制造為重心的方略下,智能經濟之“核”初步形成。但仍面臨問題和不足:智能制造的基礎有待夯實,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基礎性關鍵環境要素的建設滯后于智能制造發展需求。其中,智能制造裝備缺“核”少“芯”問題最為突出,核心控制技術依賴進口,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核心產業研發投入大部分仍處于實驗室階段。這導致了我市智能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示范引領有待加強、智能制造標準指數缺位、國際技術合作服務乏力等諸多亟待解決的難題。
“要推進強基工程,打通智能制造承載能力的‘卡口’。”調研組建議,要瞄準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和產業技術基礎的“四基”短板,著力在新材料、智能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重點領域的“四基”工程化、產業化生產和應用上取得突破;要通過培育一批行業細分領域的“工匠型”企業,積極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促進“產品”向“精品”轉變,并積極參與行業標準制訂,形成一批能夠代表“N市智造”、引領國內產業發展的技術標準。
傳統產業是我市目前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70%,是我市經濟整體轉型升級的主戰場,更是智能制造推廣應用的大市場。
調研中發現,在東南亞國家低成本吸引力和發達國家制造業回歸雙面夾擊下,我市傳統產業渴望通過智能化改造提升生產效率、產品品質、增強盈利能力的內生需求十分強烈。市委市政府也適時地把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列為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的主要任務;建立了N市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在全國率先成立智能制造協會。具有示范意義的項目也在不斷涌現。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的動力很強、基礎扎實。
但數據顯示:全市730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實施智能化改造的比例不到30%,部分中小企業尚未開展智能化改造。調研組認為,對于實施智能化改造,傳統產業的絕大多數企業主存在不懂、不敢、不愿三種態度,主體意識并不強。同時,智能化改造的核心技術發展滯后、系統集成供給不足、人才和網絡基礎設施支撐有待加強等問題,也延緩了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的步伐。
推進傳統產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就要引導創新協同,構建最大限度發揮大中小微企業、產學研用各方優勢的協同創新創業共同體,集中攻克一批以軟硬件一體化為主要特征、帶動性強的智能裝備,自主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很強市場競爭力的系統集成、裝備研制、軟件開發與智能制造新模式應用等領域的智能裝備骨干企業。要開展試點示范,在化工、汽車、紡織、家電、機械制造等重點行業中開展智能化改造示范應用,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工匠型”企業。
生產性服務業是智能制造發展的推動力,而我市在這方面發展相對滯后,成了發展“瓶頸”之一。當前我市生產性服務業規模小、結構差等問題依然突出,主要表現在:制造企業普遍不能接受生產性服務外包這種模式,導致其發展遲緩;生產性服務業“重硬輕軟”,重視工藝技術服務而輕視管理、市場、人才服務;缺乏本土的全國性生產性服務企業;服務資源整合共享機制尚未建立。
要加快謀劃新增關鍵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平臺,如把電商經濟創新園區建成“N市定制制造和定制電商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整合現有制造業服務平臺,建設“N市生產服務業綜合對接平臺”等。要大力推進企業內生產性服務建設,積極鼓勵制造業企業成立生產性服務業公司,培育企業研究院和工程技術中心。要大力培育智能制造生產性服務龍頭企業,重點引進和培育引領性智能制造系統集成服務商、全國性的制造工業設計服務商,建立生產性服務應用技術創新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