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科目為“3+1+2”;打破文理分科,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合格考”和“選擇考”;高考招生方式按物理、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劃線、分別投檔……這是記者從今天公布的《重慶市深化普通高等學校考試招生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獲悉的。
按照重慶新高考方案,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2021年6月高考),高考總成績的組成科目由“語數外+文綜/理綜”變成“3+1+2”。“3”為語數外,“1”為首選學科物理或歷史,“2”為再選學科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選2門科目。“3+1+2”總分為750分。其中,全國統一考試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的分值均為150分,總分450分;“選擇考”每門學科原始分分值均為100分,其中,首選學科成績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再選學科成績以轉換分(每門分值仍為100分)計入考生總成績,總分300分。
重慶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引導學生認真學習每一門課程。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即“學考”)。“學考”分為“合格考”和“選擇考”。
“合格考”覆蓋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所有學習科目。“合格考”中11門學科(除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的筆試實行全科開考,每學年組織2次。學生不得提前參加各學科“合格考”。
“選擇考”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6門學科。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等學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在6門“選擇考”學科中選擇3門參加考試。
只有具備普通高考報考資格,且“選擇考”三門學科所對應的“合格考”學科成績合格者,方可參加“選擇考”。
重慶要求,高校根據教育部、重慶市的有關要求以及學校辦學定位和專業人才培養對學生學科專業基礎的需要,從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學科中,分招生專業(或專業類)科學合理提出考生報考專業(類)的首選學科和再選學科要求,并提前向社會公布。高校根據考生的全國統一考試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成績,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考生。
不分文理科后,高校的錄取方式也有調整。從2021年起,重慶普通高校統一高考招生按物理、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劃線、分別投檔,分本、專科兩個階段進行錄取。考生志愿由“專業(類)+院校”組成,采取一個招生專業(類)一所院校為一個志愿單位,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統一錄取模式;積極探索“一檔多投”的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模式。
重慶新高考方案還積極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改革。將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與普通本科教育考試招生相對分開,把“文化素質測試+技術科目測試(職業技能測試)”考試方式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考試招生的主渠道。針對普通高中畢業生,實行“文化素質測試+技術科目測試(信息技術、通用技術)”的考試招生評價方式;針對中職畢業生,實行“文化素質測試+職業技能測試(專業綜合理論測試、專業技能測試)”的考試招生評價方式。
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舒立春表示,重慶將通過調整統一高考科目,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建立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等,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模式,建立教學、考試、招生相對分離以及學生考試多次選擇、高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統籌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記者 胡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