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7月12日訊 根據省考試院安排,我省高招文史理工類本二批常規志愿7月22日開始填報,為期4天,7月25日18時截止。根據規定,本二批有10個平行院校志愿,每個院校志愿均設6個專業志愿和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欄目,填報合理的話,被錄取的概率很高。但是不少考生、家長糾結的是,是選專業還是選學校。本二線上各個分數段考生又該如何填報才能更穩妥?
對此,資深高考志愿填報專家楊永清老師認為,家長、考生要結合與社會需求、考生的個性興趣能力、考生的高考成績填報志愿,在充分收集城市、院校、專業信息的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合理填報。
本二批志愿填報
【明規則】
投檔錄取機會只有一次
服從專業調劑別忘了選
楊老師介紹,平行志愿是指在每個錄取批次的學校中,考生可填報若干個平行的學校,然后按“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錄取。錄取時,將考生按成績從高分到低分順序排隊,依次檢索考生填報的A、B、C、D、E、F等幾個平行志愿,如果符合A志愿,則被錄取,如果分數不夠,則繼續檢索B志愿,依次類推,直到被符合條件的學校錄取。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平行志愿并不是“一檔多投”,并不像有的考生理解的只要自己成績達到所填報的院校的錄取條件,就被這些院校同時錄取,可以從中挑選一所學校;而是按考生志愿順序依次檢索,一旦考生檔案投到某一所志愿高校后,之后的其他平行志愿院校就不再檢索。所以,對于每個考生而言,投檔錄取機會只有一次。
另外,有的考生被某所院校調檔了,但沒有達到所選專業的分數,又不服從專業調劑,結果被院校退檔,只能等到征求志愿時才有機會繼續參與錄取。
【選院校】
文科1.5萬名、理科4萬名之前可選報老牌公辦本二,錄取機會較多
本二批分數跨度大、院校眾多,理科分數跨度113分,文科分數跨度98分,加上因各種原因退下來的本一批上線的考生,文理考生共有68000名左右,院校共有700所左右。學生怎么選院校比較穩妥?具體來說,文科1.5萬名、理科4萬名之前可以選報老牌公辦本二,錄取機會多。
比如,本二批名校如上海海關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大連外國語大學、浙江傳媒學院、上海海洋大學、北京物資學院、中國計量大學等,理科全省排位在35000名之后,文科排名8000名之后的考生問鼎概率小,只能望名興嘆;但可以選擇填報一些辦學歷史悠久、具有行業特色的公辦本二院校,如蘭州交通大學、濟南大學、華東交通大學、重慶工商大學、南昌航空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等,被錄取的幾率比較大。理科全省排位在60000名之后,文科排名22000之后的考生,填報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或者“兩北一南(指西北、東北、西南)”地區的公辦本二院校,被錄取的幾率比較大。
【挑專業】
新興專業、人才緊缺專業
結合政策規劃職業發展
確定了院校,又該如何確定專業?對此,楊老師建議,家長、學生在選專業時,可以按照突出優勢的原則來選擇專業。
比如,教育部、財政部分批公布的3000多個特色專業建設點(涉及特色專業300多個),在社會上獲得認同并享有較高的社會聲譽。
這些特色專業建設點主要有三大類:一是體現學校的行業背景,在國內相同領域優勢明顯,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社會聲譽;二是緊密結合國家和地方產業布局與結構調整需求,急需緊缺專門人才和優先發展行業;三是緊扣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
再比如,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如“中國制造2025”十大領域新機遇的專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電力裝備,農機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
【講策略】
成績在本一線上浮動
首選跨批次招生院校
分數在本一線上、但填報本一批次未被錄取的,或者分數剛好超出或低于本一線只有幾分的考生,在選擇學校或許比較糾結。
像這類分數較高的本二批次考生,應首選那些跨批次招生的院校(指既有招本一批、又有招本二批的學校),比如溫州醫科大學、廈門理工學院、福建工程學院等。另外,還可以選擇一些辦學歷史悠久、具有行業特色的老牌公辦本二院校,比如上海海關學院、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大連外國語大學、北京物資學院、中國計量大學、哈爾濱工商大學等。
若對專業有較明確的意向和范圍,填報要留有余地
填報時,若已有目標院校,考生最好先將該目標院校以往的錄取分數轉化為當年的全省排名,再和自己今年全省排名進行比對,根據今年的實際情況,按考生實際排名再退1200名~1500名比對參照以往錄取名次,相對比較合理。
一般情況下,明確專業傾向(只想報某類專業的)或者明確專業范圍(選定要報某幾類專業的),的考生,為確保專業的錄取幾率,成績要超過目標院校前三年院校的投檔線15分~20分左右比較穩妥。
另外,如果考生今年的全省排名比該院校往年錄取分數(全省排名)靠前的話,那么被錄取的希望就比較大,反之,希望渺茫。穩妥起見,如果要確保院校錄取的話,考生的個人排位最好比目標院校往年的錄取位次靠前1000名左右,謹慎對待“沖一沖”,特別是填報省外院校,一定要注意投檔比例要求,務必避免成為1:1.05比例的尾巴,遭受退檔的結果。(海都記者 李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