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實行了平行志愿錄取,許多考生和家長對填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感覺“拿不準”了,因此高考志愿咨詢服務應運而生,據央視新聞報道,一考后填報志愿機構給出的志愿填報服務的報價最高近4萬元。
收取高額費用,參考大數據和專家建議,能否真的幫助考生填報稱心滿意的專業?
根據近年來全國招考數據、各校高招政策、各專業前景等做出數據分析,這確實具有一定參考價值,然而目前能夠提供報考咨詢的各家機構事實上并不存在這樣一個巨大的數據庫。而且即便數據能夠推測出某個專業的錄取分數很低,很多考生都去報考這個專業,也會把該專業的分數抬高。
可見,考生和家長不能過分依賴志愿填報機構,因為大數據能算出一定填報規律,但是沒有辦法算出考生的喜好。如果家長自己愿意認真學習,對自己幫助孩子報好志愿有信心,不找志愿填報機構也可以更好地完成這項工作。
今天中教君為您提供了三步走,完成這三步,距離填報理想志愿可就不遠啦!
第一步:了解政策,理清志愿模式
家長們在和孩子一起填報高考志愿前需要先了解志愿模式,志愿模式是“綱”,抓住了這個“綱”,理解了這個“綱”,填報才可以做到無師自通。
目前,志愿模式可分為兩大類:順序志愿和平行志愿。
1.投檔原則不同
順序志愿:
順序志愿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多個院校志愿有先后順序,如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等,每個志愿只包括一所院校。順序志愿的投檔原則是“志愿優先,從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為錄取投檔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滿足考生的志愿要求。順序志愿投檔時,對選報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確定的錄取原則、調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也就是說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隊。
平行志愿:
平行志愿也就是一個志愿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平行志愿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愿”的原則進行投檔,對同一科類分數線上未被錄取的考生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進行一次性投檔,每個考生投檔時,根據考生所填報的院校順序,投檔到排序在前且有計劃余額的院校。
2.填報技巧不同
順序志愿
技巧1:選好第一志愿院校。可用前三年高校錄取平均分線與省控線差平均值作為參考標準,將自己的分數線差與目標院校平均分線差對照。
技巧2:第二志愿拉開梯度。需要分析什么樣的院校會進行二志愿招生,可根據過去至少三年的錄取數據,篩選出常常第一志愿錄不滿的院校、偏遠省(區、市)的部分院校、部分偏冷的行業特色明顯的大學等。
平行志愿
技巧1:交叉突破。文科考生報考理工科院校的文科專業,理科考生報考文史類院校的理科專業。報考的人數相對較少,使考生可以較低的分數被錄取。
技巧2:充分注意文理兼招的專業,某些文理兼招的專業易為一些競爭力不強的考生所突破,像經濟學、管理學、文學、教育學、法學等學科門類下邊的絕大多數專業都能實行文理兼報。
技巧3:院校分差,梯度主要是由排序在第一的院校 A志愿所制約,如果A志愿是沖高的院校或專業,其排序在后的志愿之間梯度可適當大一些。如果A志愿是力保的理想院校或專業,其余各院校或專業之間的梯度就要小一些。
3.錄取方式不同
順序志愿:高校在錄取過程中優先錄取第一志愿報該校的考生,只要第一志愿生源充足,就只錄取第一志愿報考的考生,即使第二志愿考生的成績再高,除非該校有二志愿級差規定或專門留有二志愿計劃,原則上不予錄取。
平行志愿:
(1)平行志愿雖然是平行的,但同樣是有順序的。錄取時是按照考生自己填報的順序依次進行檢索;
(2)若第一所院校錄取不上,后面幾所院校有可能都錄取不上,成為無效志愿;
(3)各省實行平行志愿的批次大都只有一個志愿順序,不再設置后續志愿;
(4)若院校投檔人數大都比招生計劃多,投檔的考生不可能全都錄取,尤其是已被投檔但分數偏低的考生會被退檔;
(5)專業志愿填報較高而又不服從專業調劑的考生將被退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