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五月過半,距離六月中高考(精品課)已不足月,臨戰的學生都鉚足了勁,準備抓緊這最后幾十天的時光,好好沖刺上一把,為自己的“大考”分數加點碼。不過,也有不少學生和家長有另一種想法,嚴密備戰如此長久,已給學生造成不少壓力,若不在考試前放松心情,反而影響臨場發揮。那在臨考前的最后半個月,學生和家長究竟是怎么想的?應該選擇何種方式呢?
考前半個月“寸金難買寸光陰”
在吳江高級中學的門口,記者采訪到一名王姓家長,她家就住在松陵本地,念高三的女兒每天的接送都落在王女士的身上。只要孩子上學,每天早上七點不到,每天晚上九點,她的車總會準時出現在學校門口,這是雷打不動的規律。眼看孩子就要高考了,她的心里七上八下,比孩子還緊張。“寒窗苦讀十二年,馬上就要見真章,我就怕孩子在這時候泄了氣。”王女士說。每天晚上,王女士的女兒一回到家,還要繼續看書做題,加上洗漱,一般都要11點半才能上床睡覺。“孩子苦,我們也看在眼里,不過她的成績在班級并不出色,我們總是擔心的。”
據了解,王女士的女兒雖然就讀重點高中,可是在班級,成績一直處于中游,而且成績并不穩定,用王女士的話說,就算是考上大學,也可能只是普通大學的非熱門專業。
可在她的心里,總是希望女兒能更上一層樓,如果能考上本一學校,或能選上個好專業,她也滿意了。“最后一個月,寸金難買寸光陰啊,能多復習些就多復習些,高考的時候哪怕多考一分,在江蘇省排名那能上升多少啊!”王女士說。
可是,最近女兒回家復習時的一些小動作,卻讓她有點心焦。王女士發現女兒在復習的時候心不在焉,經常出入房間做其他的事情,在女兒的書桌上,也出現了與課程無關的娛樂書籍。“我也不知道那些書哪里來的,我沒敢問她,怕影響她心情,可是要是她不抓緊最后的復習時間,高考的時候可要吃大虧的啊。”王女士顯得很焦慮。
臨考不能焦慮“給孩子放松放松”
對于王女士的看法,震澤中學高三學子的家長顧女士,卻有不同的看法。她告訴記者,從兩三個月前開始,她對兒子的管教就不如之前那么嚴格了。“孩子現在的壓力肯定比我們都大,我就想給他減減壓,臨場發揮得好,不僅能保持原來成績水平,甚至還能超常發揮呢。”顧女士說。
她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平日里就比較要強,學習成績也不錯,高考正常發揮的話,考個本一的好大學應該沒多大問題。可在顧女士的眼里,兒子身上最大的問題就是性格過于拘謹,也比較內向。“孩子大了以后,很多事情都不跟我們家里說了。好比高考這件事,誰都知道壓力大,可他沒跟我們說過一句。”因為兒子的“懂事”,更讓顧女士擔心。“我們現在對他了解得不多,就怕他壓力太大,一方面對高考發揮肯定有影響,另一方面對他身體也不好啊。”顧女士說。為此,前兩個月時孩子回家的某個周末,她和老公帶著孩子在附近玩了一趟。“就這么一天的時間,應該也影響不了他的學習。”顧女士說。
老師說——
按平時節奏最好也可適當調節
對于不同家長的不同看法,記者特地采訪了吳江高級中學已帶過好幾屆畢業班的教師王學鋒,他跟記者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與看法。
他說,一般來說,越是臨近高考,越是不能輕易改變學生的學習、生活節奏。平常的學習節奏、狀態、作息是怎樣的,那臨考前盡量要保持一致。“改變都需要一段適應時間。在這個敏感時候,突然的改變容易引來慌亂,適得其反。”王學鋒說。“因此,在臨考半個月時,給孩子加大課業量,或是將孩子帶出去放松一個周末,可能都欠妥帖。”
不過王學鋒強調,每個學生的情況不一樣,父母相應給出的對策也應有針對性。比如,他碰到過不少學生,在平常的期末考試時,都會出現明顯的焦慮狀態,比如身體不舒服等等,對這類學生,家長應做好提前應對,在平日的自然交流中不動聲色地為他減壓,緩解緊張感。情況實在嚴重的,父母也可請教心理專家。王學鋒提到,也有些學生考試一向不太緊張,那家長也沒必要給孩子額外加重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