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越來越近,在這最后有限的時間里,是繼續跟著老師的節奏復習?還是自己回家自習沖刺一把?成為不少高三黨困惑的問題,下面,先舉三個考生的例子:
考生甲
小編好!我去年高考成績達三本線,復讀,是住校生。以前在家時,生活和學習上總是不緊不慢,復讀學校的時間安排得很緊,除了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基本上沒有多余的時間自已來支配。今年一模考試成績出來后,似乎還是三本的成績。英語和化學兩科成績比較差。平時學習也比較認真,但大多數時間都是按老師的節奏學,沒有主動學習的意愿。
考生乙
你好!下星期我們會連續4天都是模擬考。而考完后的接下來一星期想必是講評試卷。而我想用這兩周時間在家復習把基礎弄扎實因為我是處于班上中下游的考生我喜歡自己琢磨題型而且我覺得用專題的形式去復習是最有成效的可是現在老師都在布置各種模擬卷我覺得我適應不了……您能為我提供一個在家學習的科學方案嗎?比如時間分配。
考生丙
我的現狀就是每天老師課下發試卷,課上講評試卷,把學生的時間安排的滿滿的。你不做,老師上課你無法跟上。做,你就沒有自己查漏補缺完善自己的時間,真是不知該乍辦了。自己離開班級在家復習了一周,頭三天覺得效率特高,3天后發現沒有了班級的氛圍自己就懈怠,沒辦法又回到教室重復每天沒有針對性的考試做題中。我是山東考生,語數外三科基本穩定在380分左右,可理綜到不了200分(總分300),我該乍辦呢?
估計這三個考生的困惑,也是大家的感受。在最后40多天里,到底該如何協調自己的復習節奏與老師安排之間的矛盾呢?請看下面:
一、不支持離開學校這個環境然后通過自學的方式來備考。
1.不能過于信任自己的自學能力。
正如第三位考生說的那樣,“離開班級學了一周,頭三天效率很高,三天后發現自己沒有了班級的氛圍就懈怠了”。如果考生有強大的自學能力固然很好,可從現實來看,多數考生的自學能力不強,如果自學能力很強的話,相信已經取得不錯的成績了。
在現實中,特別是中等成績左右的考生,有的盲目信任自己的自學能力,結果并非如他想象的那樣,很多人一直到高考成績一樣沒有突破。因為一個考生要做到更好的自學,需要清醒、全面認識到自己優勢與不足,并且能看清形勢、高考的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適合自己的策略、然后在執行中完善和總結。
做到這點很難,特別是成績中等的考生,盡管說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是一切的一切還是在于自己。離高考的時間已經不多,一個自學能力不強的考生再去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2.要認識到備考資源的重要性。
特別是考前這段時間,如果考生能把自己身邊的資源更好的利用好,那么他的備考情況應該不錯。目前對考生來講,能利用的資源有學校的環境、老師、同學、資料、課外輔導、家長等等。
有的學生說自己的學校是普通的學校,老師水平一般,自己不想去上學了。我說,只要你能找到一個比學校更好的環境的話那么就可以選擇離開一段時間,如果不能找到更好的環境,僅僅通過自己躲在某個角落里自學的話,還不如在學校。把學校老師、同學等等資源用好,一樣對備考有促進的作用。
二、如果繼續留在學校,三位同學怎樣備考才合理?
給考生的建議要站在考生的角度上,假如我是你,我可以嘗試這樣去做:
1.總結自己的考試現狀。
高三的一年來經歷了很多次考試,相信眾多考生可以總結出自己的考試現狀,從整體到部分,整體上:考試時間分配情況怎樣,考試心態怎樣。具體的部分上,要根據各科各題型做出的總結。
例如數學學科:可以從近幾次的考試情況歸納,選擇題得分情況怎樣,花費了多長時間,對哪些題型沒有把握,哪些是會而不對的情況等等,后面的壓軸題部分,哪些題目是有能力每次必對的,但是有幾次被扣分,扣分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保證必對的話,那么應該從哪些地方做起(方案自動就出來了),有哪些題目把握不大,是知識點掌握的問題還是平時訓練不足的問題,有哪些題目沒有思路,對于沒有思路的題目是哪個知識體系,是不是可以通過老師的幫助把它做好?等等,這些問題必須要清楚,因為只有自己才可能清楚自己遇到的問題。
2.建立清晰的目標,并且將實現目標的過程與訓練相結合。
面對學校老師發的試卷,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的去完成,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沒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目標,做題僅僅是為了完成作業,那么做題的質量一定會打折扣。例如說你通過理綜卷的訓練,可以完成這樣的目標:
(1)時間分配問題。如果你考試中時間不夠用,那么通過平時的練習對考試時間分配進行合理的訓練,正好老師發的試卷很好的載體,在訓練之前構建目標,通過訓練檢驗自己制定的方案可行性有多大,這樣的話做題就帶著明確的目的了。
(2)你薄弱的知識模塊、難以把握的題型、或者鞏固的題型等等需要訓練來檢驗和完善。例如說上面說的化學部分,你想對某一知識模塊中涉及的題型進行訓練,那么學校的試卷也是很好的載體,通過訓練來檢驗。
(3)對完善解題步驟的訓練。很多考生做題步驟不完善,即便做多少試卷,出發點就是“會了”就行了,其實不是這樣,在平時的訓練中參考答案是很好的樣板,它的語言、分析、內容與表達、得分點的分布等等都很明確,應該根據它來尋找自己解題中存在的不足。
(4)與同學交流的工具。在訓練的過程中是枯燥的,有的學生做法就很好,例如找幾個水平相當的好友在在一起做題,大家比試著速度、正確率、思路等等,誰錯了誰請客,請客是次要的,一起交流和探討是重要的,在比試中大家一起進步。
當然我們繼續回到現實中,確實有更多的學校在對學生進行機械的訓練,不斷地考試、講題,考生沒有明確的目標,自己的時間被無限的占用,考生沒有得到更好的引導。如果這樣機械訓練的話,真的可能有學生向著“不進步”的方向前進了。
離高考還有一段時間,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解決屬于自己的問題,如果這樣的話,你的備考效率一定會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