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教育廳主要領導帶領調研組來泉州市調研中小學素質教育,與泉州五中、泉州一中、泉州七中、泉州九中、泉州六中、泉州師范學院附屬小學、鯉城區實驗小學校長座談,總結推進素質教育的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探討推進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對策。
泉州九中的學生通過觀看老師錄制的視頻進行學習,新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其課堂效率。(戴涵琦 攝)
課程的多樣化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泉州市中小學把構建多樣化課程體系作為重點工作,不少學校的多樣化課程體系已初具雛形,而課程的多樣化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市教育局副局長、泉州五中校長劉殊芳說,為提高學生的文明素養、培養健康情趣、提高藝術修養,該校開設以《論語》、《國學經典誦讀》為主的“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系列校本課程;為了讓學生了解科技資訊,發展個性特長以及培養社會實踐等能力,學校開設了“藝術審美與休閑健身”、“主體發展與心理健康”、“生態文明與社會實踐”等系列校本課程。不少學生已逐漸將經典誦讀的內容運用到日常的寫作中,經典誦讀的效果日益凸顯。
泉州五中開展校園辯論賽,活躍學生生活,拓展思維。(林勁峰 攝)
以“減負”來“提質”,促進教學改革
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過重課業負擔已成一大頑癥,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個性發展,以及新課改核心價值的實現。“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是不要質量,而是通過減負獲得更高的質量。”泉州一中校長賴東升說,這個“質量”就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高質量。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不等于學習上不需要勤奮刻苦,而是要通過“提質”來促進教學方式的變革,使學生變得更加自覺、更加有效地學習文化知識,“潤物細無聲”的文化滋養才能讓知識在學生身上“內化于心而外顯于形”。
基于信息化的“翻轉課堂”、初中課前三分鐘演講、“同課異構”等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該校已讓高效課堂成為教學常態。
此外,為了真正做到減負提質,分層走班教學及自編校本教輔材料,成為泉州不少中學落實素質教育的有效措施。老師精編細選習題,布置有創造性的作業。根據學生的差異及意愿,在部分學科試行分層走班教學,如體育課分為綜合體能訓練班、籃球普及班、籃球提高班、排球班、足球班、武術班及健美操班等;音樂課分為音樂欣賞班、作曲班、合唱班及舞蹈班等。
泉州一中的體驗式班級活動,讓同學們在放松身心的同時,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泉州一中 供圖)
素質教育需要有效的監管評估機制
參與座談的教育界人士紛紛表示,素質教育需要評價機制引領,希望能夠建立起公開有效的素質教育監管評估機制,比如修訂完善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督導評估標準,發揮督學責任區的督學作用,提高對學校素質教育工作督導評價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建立督導評估和社會評價結果信息公開制度,及時公開公布學校素質教育督導評估結果,宣傳推廣好的工作做法和辦學經驗,客觀曝光學校存在的突出問題,以評價結果的公開,倒逼學校自覺實施素質教育;把督導評價結果與校長的考核和績效工資相掛鉤,與學校的評優評先相掛鉤,以集體榮譽和個人的切身利益驅動學校和校長自覺實施素質教育。 (記者 陳森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