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對于尚未走出校門的在校大學生來說,是釋放才華實現夢想的征途,還是一時沖動盲目隨潮的表現呢?這個答案并不是絕對的,只要同學們能權衡好學業與事業、校園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在校創業并不是件壞事,關鍵在于,同學們別在創業的同時,忽略了積累豐富的知識、成敗的經驗。
“活力切”、“西西哈哈”、“芒情蜜意”、“西芒相思”……在微信關注“效優果果”公眾賬號,根據這份有趣的“果切”菜單,晚上9點前下單超過39元,半小時內,新鮮切好的果盤就會準時送到宿舍。
作為最潮的水果電商,福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大四學生蔡宇峰和福建工程學院機械專業的何飛牽頭組建團隊,從今年2月開始嘗試在微信上賣水果。以“個”為單位把水果賣給同學開始,再到開發新鮮水果拼盤、鮮榨果汁,貨源從普通水果到新奇特水果。現在,他們的水果生意正在向第四所高校——江夏學院拓展。
不愛吃水果的男生愛上賣水果
蔡宇峰坦陳自己不愛吃水果,走上水果電商之路是機緣巧合。父母都是生意人,小蔡說:“大二曾經開過淘寶店,賣過音響、移動電源等電子產品,但生意不好,只積累了經驗。微信創業的想法發端于去年底,當時微信圈子異常火爆,微商也是時髦潮流。選擇賣水果,是因為水果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薄利多銷,市場還是很好的。”
今年2月底,他們開始籌備這一個創業項目——“愛上微店—水果苑”。“微信賣水果,請你掃一掃”,打著福州大學城第一家水果電商的名號,蔡宇峰他們立刻感受到了微信帶來的轟動效應,“當時在福大青春廣場和工程學院學生街擺點宣傳,不用吆喝,公眾號就輕松吸引了600多人關注”。
3月7日的校園女生節,當天的營業額超過千元。在開業第一個月,他們還打出“貨到付款,不滿意立退”的口號,以期迅速建立信任。
在三把火的燃燒下,當月營業額輕松超過3萬元,銷售版圖迅速擴展到福州大學全校和福建工程學院。
等到發現是累活,已經在路上了
但微信營銷的爆炸效應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微信平臺粉絲一直在增加,但單純的增粉并不會對銷售帶來幫助。蔡宇峰還發現,賣水果雖然門檻低,但是很累人。
“等到發現是累活,已經在路上了。”一直有創業沖動的蔡宇峰覺得創業其實真的挺難,“因為情況一直在變化,你得跟得上。”
從采購水果開始,效優團隊就在不斷地跌跌撞撞中成長,但是大家都咬牙挺住了,從采購、加工到配送環節,他們配合默契,親力親為。
一開始做水果電商,去南通水果批發市場進貨,一箱蘋果只有第一層品相好,下面全部都是開裂甚至爛的次品。量不大的情況下,他們也不敢輕易要求驗貨,只能在打交道中慢慢學會挑選。
曾經是上揚的曲線沖高回落,5月中下旬,由于面臨期末考,“水果苑”暫時歇業。“其實當時一半是因為做得挺辛苦,學習創業有點無法兼顧,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面臨瓶頸,價格戰不是我們擅長,簡單地賣水果有點黔驢技窮了。”蔡宇峰說。
整個暑假,蔡宇峰、何飛都在思考未來的方向,考慮增加產品附加值,于是想到了做果切,將水果洗凈切好拼盤,還有鮮榨。大至產品名稱、品牌形象,小到盒子、盤子和貼紙、保鮮膜,團隊的成員們集思廣益。
正式注冊福建效優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后,升級版的水果苑“效優果果”在9月重新開張。不同于初創時的純工科爺們,他們的團隊還迎來了第一個女生,主要負責微博運營和售后。
不再依靠噱頭,蔡宇峰一直強調他們在淡化微信:“微信營銷現在已經不是什么稀奇事,回歸產品的品質最關鍵。即使是再完美的營銷沒有好產品,還是做不長久。”
做高品質良心水果超市
由于開始涉及果切和榨汁業務,內部質量控制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效優團隊引入了問責制,所有的產品打上了經手人的標識,以便追溯。
針對不同的需求,他們推出了定點送、即時送區分性服務,只要訂單滿39元,就可以享受即時送,而滿29元就在1小時內配送,其他金額就是每天定點集中配送。
今年10月,他們開始嘗試售賣非常見水果,第一個試驗品就是越南百香果,產品在福州都缺乏知名度,但是品質的確好過市場上的常見貨。特別的是,供貨商是一個小蔡在微信里認識的廣西微商。
蔡宇峰的微信好友超過500人,全部經過精挑細選。“微信的奇妙之處就在于人際關系的延展性,從未謀面的陌生人可能會通過朋友圈有了交集。”他說。
“我發覺其實有很多高品質的水果甚至農產品都不為人所知,幫助它們推廣,為人所知,打開知名度,是我下一步的方向。”一個簡單的百香果讓蔡宇峰思路更加開拓。
在互聯網創業浪潮中摸爬滾打了大半年,小蔡每天的腦子都在不停地轉:“目前最重要的是兩件事,首先是將微營銷模式做成品牌,然后逐步推廣到其他消費群體;其次是深耕產品,從上游繼續挖掘特色產品并利用我們的營銷進行推廣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