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發布《2016中國電商紅人大數據報告》,預計2016年紅人產業產值(包括紅人相關的商品銷售額,營銷收入以及生態其他環節收入)預估接近580億人民幣,遠超2015年中國電影440億的票房金額。
基于該預測,報告給出了“紅人比電影明星更值錢”的斷言。不過,與自媒體紅人的廣告盈利相比,目前紅人產業中最主要的商業方式依然是電子商務。
《報告》顯示,目前23歲到28歲的“職場新人類”是網紅店鋪最主要的消費人群,占到消費總人數的49%, 此外95后、00后約占消費群總人數的17%。
同時,女性在網紅店鋪消費者群體中占到九成,這與網紅店鋪目前大多集中在服裝、美妝等行業有關。而伴隨著網紅店鋪向食品、運動戶外、電腦外設等行業的擴張,未來男性消費市場也大有可為。
雖然獲得了井噴式發展,但報告認為電商網紅的發展遠沒有到成熟期,如品牌形象依賴紅人個人形象、紅人可復制性強、供應鏈管理弱、流量成本越來越高這樣的問題,已經漸漸開始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目前,阿里也在打造“內容+電商”的新生態。此前4月21日,借助微博和優酷成為網紅的papi醬,最終在阿里平臺上以2200萬元成交價完成了“互聯網廣告第一拍”。
而據淘寶方面透露,未來平臺將會從品牌保護、粉絲管理、產品支持及流量補充等多方面對于電商網紅進行全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