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紅帶子”活躍在玉樹 當向導翻譯填補救助盲點
核心提示: 賴金土,晉江翔鷹志愿者團隊成員,曾背著28萬現金送到汶川地震災區向災民發放。這次,他組織青海省福建商會籌集80萬元救災物資,送抵災區。
74歲的宗杰躺在鐵床改造的“擔架”上,數十只手將其高高舉起,通過車窗送上運送傷員的大巴。隨后,在玉樹機場,她將被用飛機送往醫院。
將老人高高舉起的,是玉樹地震災區臨時招募的志愿者。搜救被埋人員、抬運傷者、發放搬運物資食品、幫助翻譯……截至昨日,這支志愿者隊伍已近500人。他們的標識,就是胸前的一根“紅帶子”。
采購藥品遇地震
“就像喝醉了酒一樣,人在地上根本站不住。”
站在“中國志愿者”大旗下,高樹友儼然一個指揮打仗的“將軍”。來自吉林的高樹友在澳門一家公司工作。目前,活躍在玉樹的這支志愿者隊伍,也是他牽頭招募成立的。
4月13日,高樹友和一個澳門老板到玉樹準備采購些藥品,沒想到第二天早晨碰上地震。“就像喝醉了酒一樣,人在地上根本站不住。”高樹友沖出居住的招待所,看見大街上擠滿慌亂人群,有的滿身鮮血,有的大聲哭喊,有的雙手合十跪地禱告。約20分鐘后,大地沉寂下來,冷靜下來的人們開始自救。高樹友來到一幢倒塌民房前,發現一對夫婦躺在廢墟里。他和朋友進去將夫婦倆背出來,“當時他們身上還是熱的。我以為能把他們救活,但背出來后,他們就死了。當時,我心里特別難過,眼淚一下就流了出來。”
高樹友含淚繼續搜救。在另一幢民房里,他找到一個還未滿周歲的嬰兒,其母親躺在旁邊已身亡。高樹友抱出嬰兒,眼淚再一次流下來。將嬰兒交給街邊商店老板娘之后,高樹友繼續搜救。
組建志愿者隊伍
撕些紅帶子系胸前,作為志愿者標志
中午,當從一幢快要倒塌的兩層小樓里,救出一位中年男子后,高樹友發現單靠個人力量,救援效率太低,必須將當地居民組織起來。
事實上,2008年“5·12”汶川地震之后,高樹友曾去做過十天的志愿者。地震當天,他把玉樹當地災情用電話告訴熟悉的志愿者們,隨后來到玉樹州團委協商,決定在當地招募成立志愿者隊伍。
玉樹州團委的扎西多杰,和高樹友拿著一塊寫有“招募志愿者”字樣的白板,來到玉樹州政府大院。看到招募告示,當地年輕人,特別是學生紛紛報名。他們就地取材,撕出一些紅帶子,系在胸前作為志愿者的標志。
哪里需要去哪里
賴金土曾背28萬現金送進汶川向災民發放,此次組織籌集80萬元救災物資
隨著專業救援隊伍到來,志愿者工作由當初搜救向搬運傷員、運送發放物資、幫助醫療隊和救援隊伍、充當向導和翻譯轉變。
20歲的更邦求加,姑姑、奶奶都在地震中不幸遇難,還有好幾位親人至今下落不明,但他參加了志愿者隊伍。他說,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幫忙做些事情。雖然玉樹當地海撥高達4000多米,但仍有些內地志愿者來到這里參與救援。4月14日,正在西安出差的晉江翔鷹志愿者團隊的賴金土,得到高樹友發出的消息后,當晚就趕到玉樹。
高樹友說,當地居民積極參與志愿者行動讓他到鼓舞和高興。當地居民的淳樸和善良,讓他感動。在地震災區忙碌了三天三夜后,高樹友昨晚累倒了,被送進醫院。
賴金土曾背28萬現金送進汶川向災民發放,此次組織籌集80萬元救災物資。賴金土說,志愿者的使命,就是充當救災行動中政府救災的潤滑劑,填補救助盲點。
但對更邦求加來說,在參與志愿者行動中,讓他感受到的是民族團結的濃濃暖意。“地震剛剛發生時,我真不敢相信這些事情,短短30秒,就把這一切都摧毀了。我們真的很感激,這些來幫助我們的解放軍,這些來幫助我們的內地志愿者,他們能在這個時候,和我們站在一起……真的特別感謝,特別感謝!”
特寫
生命接力 救助宗杰老阿媽
在這場地震中,74歲的宗杰老阿媽真正稱得上劫后余生。她家的房屋倒塌了,三個兒子中有兩個遇難;四個孫子,三個遇難。她被壓在倒塌的房屋下面,被鄰居從廢墟中營救出來,隨后被送到醫療點。檢查發現,她的腰椎被壓斷了,脖子受到損傷,必須馬上用飛機送到災區外的醫院治療。
剛剛運送完一批傷員的志愿者,接到轉運任務后又忙碌起來。擔架用完了,他們找來一張行軍床,用鐵棍捆扎改造成臨時擔架。腰椎折斷的宗杰阿媽,躺在病床上絲毫不能動彈。十幾名志愿者圍成一圈,將她的病床從帳篷里抬出來,小心翼翼地搬到“擔架”上。
從醫療點到運送的大巴,約200米的距離,很快走完。大巴狹小的車門,躺在擔架上的阿媽無法通過。志愿者們推開一扇車窗,用力將擔架高高舉過頭頂,抬到車窗前送進車內。在車上等候的志愿者,小心翼翼地將老人安頓在車內臥鋪之上。
來自江蘇南京的志愿者何烈勝,戴著眼鏡,打著領帶,穿著皮鞋。他原本是一家企業的老總,運送了300萬元救災物資到玉樹地震災區,也報名當了志愿者。在抬送宗杰阿媽的過程中,他走在最前面。當把老人快送上大巴時,他從錢包里拿出一疊100元的人民幣遞過去,并且記錄下老人的姓名和聯系方法,表示今后還將進行幫助。
送完宗杰老阿媽,志愿者們回到志愿者集結點。一批救災物資又送到了,于是,他們又馬不停蹄,以每十人一組,將這些物資,送往附近山上那些暫時還無法下山的災民那里。
采寫: 林勁松 攝影:劉可 郭現中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