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金土災區日記】忍凍挨餓 我們一個上午救出了12人
晉江商人賴金土,“N+1”志愿團隊隊長。此次青海玉樹地震,該團隊已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多人抵達災區救援。
4月16日 晴 冷
露營水泥地 選擇救援農村
昨夜出奇的冷,幾次被凍醒,不知氣溫幾度,肯定在零下。我和隊友們就睡在水泥地上熬到天亮,盡管身上穿著厚厚的軍衣棉襖,但仍然覺得冷。說實話,我太渴望有一頂帳篷了,冷得有些受不了。但帳篷太少,許多災區群眾和我們一樣,露營。
今天是我抵達玉樹的第二天,也是我最興奮的一天,因為我們的隊友一上午挖出了15人,其中有12人是活的。昨晚,我組織隊友開了個短會,討論決定將救人的現場選在偏遠些的農村,機械到不了的地方。我的理由是,機械能到的地方,有部隊在,而偏遠農村,很可能還來不及顧及。
經過向當地群眾打聽,我們選擇了一個離結古鎮有三四公里遠的村莊,叫“扎西大沖巷”(音)。村莊的房子幾乎都倒塌了,死了不少人。我們到達時,在倒塌的房屋廢墟上,到處都是人,大喊了幾聲,聽不到回音,不知是死是活。隊友們分頭行動,不管死活,先挖看得見的人。
建筑材料很差 災區傷員很多
這里的建筑不知用什么材料,但可以肯定,質量還不如汶川的預制板。倒下的房屋,許多都成了碎粉狀,人被壓得嚴嚴實實的,有的頭部露在外,但因受重壓,已經死了。我們沒有機械,就用手刨,或用鐵鍬鏟,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受傷的人抬出。有人頭部受重創,有人手斷了,有人腳動不了,因饑餓、寒冷,加上受傷,幾乎都處于昏迷狀態。有人被救出時會呻吟,說的是方言,雖聽不懂什么意思,但比劃的手勢能讀懂,要水、要吃的。正好,我從西寧帶來的礦泉水,隊員們舍不得喝,留下來在救援中給傷員一點點喂食。有個被救出的同胞,除了腳斷了外,其他地方都沒受傷。但他的腳被一堆土壓著,怎么也爬不出來,我發現他時,他已經處于高度昏迷中。
救出人后,我們進行了有序的分工。一部分志愿者專門負責送人,活的,就通過接力梯隊,緊急送到三四公里外的北京來的武警醫療總隊救治。有3人死了,我們從廢墟里刨出幾件棉襖,抖去塵土,將他們包裹起來,給逝去的生命一點最后的尊嚴。然后,按當地習俗,送到遠處山上的天臺天葬。
我們救出的,全部都是成年人,有老人,也有婦女,沒有一個小孩。幾名傷勢嚴重的,中午已經通過飛機運送到西寧救治了。下午,隊友們又從廢墟里救出了一人,女的,30多歲,可惜,已經沒了。
一直忙于救人 我們已經沒吃的了
因為忙于救人,許多隊友都忘了肚子餓。不過,我是隊長,我得想辦法。有2名從晉江趕來的志愿者,今天中午已經抵達西寧,他們身上帶了2萬多元,我讓他們全部用來買水和干糧,然后想辦法帶到玉樹。因為隊友們已經沒吃的了。
如果繼續睡水泥地,我擔心志愿者們很快就要挺不住,要知道,這里是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昨晚,我緊急向青海福建商會求助,得到范明陽會長的熱心幫助。今天中午,他派人帶著采購好的物資已經從西寧出發了,估計12小時后抵達玉樹(經記者了解,這批物資包括3頂帳篷、30條棉被、一批手電筒、電池,還有方便面、八寶粥、面包,以及礦泉水,由商會一名叫劉建軍的會員跟車送往玉樹)。這里太冷了,但這批物資如雪中送炭,讓我心里感覺暖烘烘的。
盡管很冷,困難很多,但所有人都互相鼓勁,盡可能提供幫助。
明天的任務依然是救人。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