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至28日,第四屆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展出11個國家和地區、上百家中外藝術機構、上千位世界范圍內首屈一指的藝術家的上萬件最新力作。
作為福建首個大型綜合的專業藝術博覽會,藝術廈門國際博覽會以學術為指導、市場為基礎,集經典藝術、當代藝術、公共藝術為一體,自2015年起已成功舉辦三屆。博覽會將充分發揮廈門地緣優勢,輻射臺灣,面向東南亞,致力于打造一個專業化、自由化、市場化的國際藝術品交易展示平臺,充分展現廈門這座國際藝術之城的文化魅力。
三大展區匯聚藝術精品
圍繞“共建城市藝術生態系統”的主題,本屆藝術廈門將分成經典藝術區、當代藝術區和公共藝術區三大展區,匯聚名家的藝術精品。
經典藝術展區中,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策展的《全國著名人物畫邀請展》是國家美術展最高水準的體現;《意之大者——第五屆福建省寫意畫大展》是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辦,以進一步挖掘、培養寫意畫人才,推進構建福建精神地域特色的作品創作舉辦的展覽。
同時,大型名家個展也是經典藝術區的重要支撐,如《精神家園——盧禹舜作品展》《翠凝青山——林容生國畫展》《莊毓聰中國大寫意花鳥畫藝術大展》《佛澤萬物——居士畫家北雁山人作品展》等,而各大畫派聯展則展現了全國各地藝術風貌,共同呈現了當下經典藝術百花齊放的風采。
當代藝術區以國際畫廊和藝術機構為主,精選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國內一線城市的畫廊,以及來自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地的國際畫廊。臺灣畫廊協會也將攜10家頂級畫廊集體亮相,與組委會達成策略聯盟,共同搭建兩岸藝術交流互動平臺。屆時,50多家畫廊將帶來如蔡國強、洪凌等大牌藝術家作品,以及諸多新生代年輕藝術家作品。
公共藝術區的規模較往屆的比重也有所增加,以“生命的思考”為策展主題,展出的系列作品體現對當下生態環境的關注,以尋求人類的永續發展,精選如陳文令、陳志光、任戎等10位藝術家的大型作品參與本次展覽,意在引發觀眾對綠色生態發展的思考。
學術引領平臺作用凸顯
有影響力的藝博會可以改變一座城市的生活和公共文化氛圍,重構一座城市的文化面貌,多年來,藝術廈門的平臺作用逐步凸顯,成為推動廈門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除了讓人大飽眼福的藝術展覽外,本屆藝術廈門同樣堅持學術引領市場,將舉辦十場以上的論壇及座談會,內容涵蓋城市藝術生態、藝術產業發展、國際藝術交流、專業藝術收藏、藝術普及化、兒童藝術教育等話題。
“廈門高端藝術產業發展”座談會將對過去廈門藝術文化產業的發展進行梳理回顧,展望未來藝術之城建設的美好前景;“共建城市藝術生態系統”主題論壇則將邀請絕對藝術出版人刑宇、藝術廈門執行總裁滕麗、城市藝術專家梁克剛以及寶龍美術館負責人代表,共同探討城市藝術生態系統建設的一系列問題。
以推廣城市藝術,促進城市與藝術的多元文化交融與發展為使命,未來,藝術廈門不僅僅是綜合性的國際文化產業交流合作平臺,同時也是專業性的藝術品交易服務商,將通過藝博會的平臺,輻射各地區,聯合各大藝術機構展開各種藝術項目互動,共同撬動整個城市的藝術市場發展,為城市帶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打造一張極具吸引力的城市文化新名片。
持續創新讓藝術走向大眾
不久前,藝術廈門聯合各大企業共推出28位“ARTAMOY藝術推廣大使”,并在廈門磐基名品中心舉辦了授牌儀式。包括企業董事長、資深律師、媒體主編、跑車俱樂部創始人、教育機構創始人等等在內的各行各業的藝術推廣大使,用他們對藝術的熱愛,在其各自領域為藝術發聲,共同助力城市藝術的推廣和發展。
藝術廈門執行總裁滕麗表示,藝術廈門博覽會已成國內極富特色藝術博覽會,大會將在專業性上更上一層樓,并進一步加強對專業買家的邀約。另一方面,藝博會也將突出藝術走向大眾,突出藝術教育。
城市藝術生態系統的探索除了市場與學術的研究,同城市緊密相連的關鍵點在于社會性和公共性,因此,本屆藝術廈門在其城市藝術氛圍的激發、市民藝術修養的培育及兒童藝術教育等方面均下足了功夫。
自2017年下半年至今,藝術廈門持續不斷地舉辦藝術廈門公益大講堂,已連續開講三十期,內容涵蓋國畫、油畫、漆畫、水彩、當代藝術等各個板塊,市民參與度高,眾多藝術愛好者報名參加,其中不乏老師、家長攜孩子參與觀摩寫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藝術廈門還將推出“藝術觀展團”服務。組委會自今年四月開始對團體和個人開放藝術觀展團報名,根據報名團體制定觀展路線,邀請專業藝術導師、知名策展人及藝術鑒賞家全程講解,展開專屬于企業、團體及個人的“藝術之旅”。藝術觀展團既有買家組成的專業收藏團,也有藝術愛好者組成的鑒賞團,還有以兒童組成的公益教育團,既有助于增加藝博會的“買氣”,又能提高愛好者的藝術鑒賞水平,讓各類人群都能在博覽會中有所收獲,實現社會效益同經濟效益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