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湯品:老冬瓜鮮荷葉豬苓澤瀉湯
再過兩天就是“小暑”了。此時暑氣上升,天氣炎熱,但還未到極點,同時正值三伏天的初伏前后,入伏后暴雨形成洪水,稱為“伏汛”。在華北地區的汛期一般始于6月末至7月初,結束于8月底9月初,且雨量都集中于汛期。此時暑熱與暴雨交錯,也就是暑濕交錯。廣東民間每逢三伏天、大小暑都愛煲冬瓜荷葉湯來消暑防暑。鑒于此暑濕交錯的天氣,在這傳統的湯水上加入利濕消腫的中藥豬苓、澤瀉,效果更佳。
[材料]老冬瓜600克,鮮荷葉半塊至一塊,豬苓、澤瀉各12克,苡米100克,鯽魚一條,豬瘦肉150克,生姜3片。
中醫認為冬瓜性平味甘、淡,有消暑濕、養胃液、滌穢、消癰、行水、消腫之功。冬瓜皮、冬瓜仁均為消暑利水的中藥,所以中醫和民間都認為在大暑熱天時煲冬瓜湯,一定要連皮連仁,而且要挑老的。現代營養學認為,冬瓜除了與瓜類一樣含有的物質外,還含有丙醇二酸,對防止人體發胖,增進形體健美具有重要作用。荷葉能清熱解毒,升發清陽、涼血止血,且解暑力尤強,常用于暑熱煩渴、暑濕泄瀉,以鮮品入湯,其氣味尤清香。豬苓、澤瀉是廣東民間夏日煲清熱祛濕湯時常一起搭配用。它們均為味甘、淡而性平或寒,豬苓利水祛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澤瀉去水利尿,清熱滲濕,長于痰飲眩暈、水腫脹滿、高脂血癥。現代藥理還認為豬苓有抗癌、抗菌的作用。苡米能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痹止瀉,為藥食兼之的夏日佳品。鯽魚鮮美甘甜,能補益利水,尤宜夏日湯品之用。諸料合而為湯,清熱清暑、健脾祛濕,清香可口。
[烹制]各湯料洗凈。老冬瓜連皮、仁切厚塊;豬苓、澤瀉、苡米均浸泡;鯽魚宰洗凈,慢火煎至微黃。濺入少許清水,與荷葉、豬瘦肉、生姜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滾沸后改文火滾兩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此量可供3-5人用。佘自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