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鈿是我國歷史悠久的傳統藝術瑰寶,所謂螺鈿,是指用螺殼與海貝,經過十四道工序,使螺鈿圖案在器具上得以完美呈現。在泉港,就有一位螺鈿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莊細強,通過線上線下結合,讓螺鈿技藝在短視頻平臺深受大家的歡迎。
下午3點,位于前黃鎮的螺鈿藝術工廠,莊細強正使用相機拍攝短視頻,通過上傳短視頻到網絡平臺,介紹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保護項目螺鈿制作技藝。他告訴記者,這種線上和線下結合的營銷方式,既普及了螺鈿制作技藝,又帶動了銷售。
泉州市非遺項目螺鈿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莊細強:“把手工藝展示到抖音平臺上面,讓更多人去看螺鈿的工藝。有的廠家直接過來跟我們談銷售,現在結合比較古典的一些首飾盒進行創作,一年能做1萬多個首飾盒,銷售額一年差不多達到200萬元。”
螺鈿制作技藝在表現技法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作品內容多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寓意美好的自然景觀和生活片段、物種特寫。表現形式在眠床、沙發、櫥柜、凳椅、杯盤、掛件禮盒等不同載體上有所不同。
泉州市非遺項目螺鈿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莊細強:“這種螺鈿現在全國沒有多少家了,我們這一方面做得比較典型,通過抖音、快手平臺,讓更多人知道螺鈿工藝,怕年輕人學不會,現在做的一套傳承就是短視頻教學,讓他們先去學三個月,覺得可以,再來我們這邊繼續學。我們每一個作品都結合短視頻,讓別人用二維碼一刷,能看到整個產品的流程,展示我們的手工藝,也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泉港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近年來,泉港區堅持“在保護中傳承、在傳承中發展”的原則,不斷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積極挖掘、整理、提升、優化非遺文化資源,著力構建科學有效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體系,做好非遺合理利用和創新發展工作。截至目前,泉港區共有區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38項,對于打造具有泉港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提升泉港城市品位和文化軟實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泉州市非遺項目螺鈿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莊細強:“政府一直在鼓勵我們,也出臺很多政策,像我們這次評上了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政府給予我們一些資金鼓勵,相信傳統的工藝未來會越來越好。接下來,我們可能會跟著時代的變化,通過市場上年輕人的喜好,生產很多年輕人喜歡的比如說手把件、包上面的小動物掛件等。”[柯銘鼎 李昱源 莊偉航(實習)]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安溪鐵觀音春茶進入采制黃金期2025-04-29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