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收廢品老好人走了續:離別27載殯儀館里父子相見
21年來,老盧在廢品收購站里獨自生活,鎖上鐵門,也鎖上了對遠方妻兒的思念
老盧的兒子從浙江趕到泉州,重啟塵封27年的記憶
昨天,失散了27年的父子終于相見。只是多年未喊出口的那聲“爸”,再也得不到回應。
他,是尋父多年的兒子。27年前,父親離家后音訊全無,家人一直尋找,可每回都是失望而歸。上周,他接到電話:泉州有一位剛過世的老人,很可能就是他的父親。為了這通電話,他前天啟程,開了5個多小時的車,從浙江臺州趕到了福建泉州。
他,是離家多年的父親。在外流浪多年后,于21年前來到泉州,大家都叫他老盧,說他人好、親切,可每每有人問起他為何不成家,他都只是笑而不語。
上周三,老盧盧金法過世了。本報發動微博接力,尋找老盧的親人,送他最后一程。此事引起浙江省委組織部部長蔡奇和兩地民警的關注,老盧的兒子找到了。
這幾天,待辦完火化手續,盧先生兄弟將把父親的骨灰帶回家鄉,按照家鄉的風俗操辦后事,落葉歸根。
離別27載 殯儀館里父子相見
前晚11時10分,在晉江池店高速出口,記者見到了老盧的大兒子盧先生。他開了5個多小時的車從浙江臺州趕來。他說,太累了,5點多到福州時在服務區睡了兩個小時才撐了下來。他身體不好,前兩天吐血了,但一聽到父親的消息,就趕來。
昨日上午8時許,盧先生在房東林小姐的陪同下,來到后渚邊防派出所。他和弟弟坐在派出所大院里的石凳上等待著,大部分時間都低頭沉默著。當鐘警官打開電腦,讓他辨認老盧的身份證信息時,他也只是微微點了點頭,沉默地走了出去。
隨后,林小姐送他們去殯儀館辦理認領遺體手續。從下車的地方到辦公區,有一小段路程,雖然對這個地方不熟悉,但盧先生始終大步走在最前面,弟弟緊跟其后。
在泉21年 簡陋小屋里形單影只
返回派出所做筆錄后,盧先生與弟弟來到東海街道后埔社區東濱路的廢品收購站——父親生活了21年的地方。
父親沒有什么家當,一輛三輪摩托車便是最大的家什。簡陋的臥室,用紙皮充當墻紙,衣服隨意掛在繩子上,床頭掛著的塑料袋里,裝著一個還來不及吃下的月餅。老盧去世的日子,是中秋過后的第二天。離家這些年來,每到這一團圓的節日,他是否會望著天上的圓月,思念著遠方的妻兒。
盧先生打量著四周,默默聽著林小姐講述老盧這些年的生活。
老盧離家那年,盧先生11歲,弟弟6歲。盧先生說,打從自己懂事起,就知道父親是公認的好人,“大家都說他好的”。對于往事,盧先生不愿多說。他只猜測,父親當初是因為在老家做生意失敗了,覺得沒有面子才離開的。
這次母親沒有來,她以為父親在外那么多年,已經另有家室。
十幾年老友 聚在這里不愿散去
廢品收購站門口,站著幾位外鄉人,他們都是在附近收廢品的。以往,老盧門口總會擺張小桌子,大家會聚在這里,打打牌、泡泡茶。老盧只要見到認識的人,就會招呼他們過來坐。現在老盧走了,但他們還是會不自覺地聚集過來,“習慣了,平時都在這里……”
老王是安徽人,來泉州十幾年,也認識了老盧十幾年。他說,老盧是個好人,可他的家事對大家來說一直是個謎。“十幾年來,我們都很少聽他提起自己的家事。我們經常跟他開玩笑,叫他在這里找個伴,他每次聽到這個,都只是笑,不說話。”時間久了,大家也就不再過問。
雖然來泉州21年,可老盧連市區都沒有去過。老王說,老盧不喜歡出門,天天都呆在這里,跟他的大黃狗相依為命。老盧吃什么,那狗就吃什么。如今老盧不在了,他養的狗每天晚上都叫個不停,白天就不吃不喝地趴在那里,閉著眼睛,一動不動。(本網記者 尤燕姿 謝向明 文/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