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惠安女服飾,其中的銀腰帶大家較為熟悉,但你知道五彩塑料帶腰飾嗎?近日,一名惠安女巧手編織塑料腰帶的短視頻就引起人們的好奇與圍觀。
短視頻的主人公叫王玉華,來自惠安縣凈峰鎮,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惠安女。在視頻里,分簇、固定、交叉編織……只見她熟練地把51條長度約3米、直徑約0.1厘米的細長塑料帶,以3條為1簇,分為17簇,進行交叉編織。一簇簇塑料帶,在她的巧手下,穿插翻飛。不一會兒,排列整齊的腰飾雛形便顯現出來。
“其實手編腰飾并不難,主要重在細心和耐心。惠女們的編織手藝,通常都是自學的。我也是小時候??脆従泳幙棽艑W會的。”今年58歲的王玉華告訴記者,腰飾的寬度,決定了用料的數量。通常,一條成品腰飾需要51條塑料帶,市場價一般在數十元,自己編織成本則只需十幾元。
“根據我們這里的習俗,惠安女在未出嫁前,通常只佩戴腰飾。從新婚第一天起,才會在腰飾下方,添置一條銀腰帶。而貴重的銀腰帶通常在逢年過節或重要場合才舍得穿,五彩塑料帶編織的腰飾,才是惠女們的日???。”王玉華說,在凈峰、小岞等沿海鄉鎮,顏色鮮艷、色彩斑斕、結實耐用的五彩塑料帶腰飾是惠安女日常穿戴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惠安女傳統梳妝技藝縣級傳承人林碧蘭在介紹腰飾詳情時表示,根據現有資料顯示,惠安女腰飾以凈峰鎮和小岞鎮最具代表性,而腰飾的款式、顏色、制作工藝隨著時間推移都在不斷變化,差別主要集中在2個時期。
其中,20世紀50年代,因工藝簡陋、材料稀少,通過模仿傳統紡織工藝制作出來的腰飾,以綠、黃、玫紅等純色為主,款式也十分簡單。那時,惠安女通常會佩戴2條純色腰飾,上面是黃綠色、寬約1至1.5厘米,下面則為玫紅色、寬約2厘米。
到了20世紀70年代,隨著黃、綠、白、紫、玫紅等五顏六色塑料帶的大量出現,惠安女用她們靈巧的雙手,多色搭配,編織出花紋各異、五彩斑斕的腰飾。菱形、幾何形、波浪形、方形……在多種顏色的交織下,腰飾的花紋呈現出不同的形狀,炫彩奪目,十分美麗。從那時起,手編腰飾開始盛行?;莅才粘E宕饕灿?條變為1條,寬度增至2至3厘米。
“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惠安女腰飾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佩戴寬度由寬變窄,顏色也由艷變素。”林碧蘭介紹說,現在青壯年通常佩戴腰飾寬約4厘米左右,以玫紅色為主色調;45歲以上則為2厘米,以白色為主色調,再搭配其他顏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惠安女也如此。”當提及惠安女手編塑料帶腰飾起初流行的緣由,林碧蘭如是說。(通訊員 歐陽榮華 記者 張文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