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外開放興,福建興”。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過去一年,全省商務系統迎著困難上、頂著壓力干,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穩經濟系列政策措施,加強跨周期和逆周期調節,陸續出臺3輪穩外貿、2輪穩外資政策和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系列舉措,落實貸款貼息等金融支持政策,用真招實策提振企業預期和發展信心。
眾多閩企在國際化布局的道路上,越走越堅定。
在福州福清元洪投資區的勝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數條生產線正“火力全開”生產魚糜制品,原材料來自在印尼投資建設的漁業基地。勝田(福清)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施捷表示,公司利用中國-印尼“兩國雙園”建設機遇,未來會對印尼漁業布局進行多方面產業鏈投資,用現有的工業基礎助力印尼漁業發展。
自去年1月中印尼、中菲經貿創新發展示范園區獲批以來,中印尼、中菲“兩國雙園”建設持續升檔提速,成為福建與東盟經貿合作拓展的一大亮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國合作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加速形成。目前中印尼“兩國雙園”中方園區簽約項目81個,總投資1218.6億元。
數字經濟龍頭企業網龍在2023年底正式宣布成功完成分拆海外教育業務,并于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網龍副董事長梁念堅介紹,網龍將從教育領域的硬件供應商轉型為“課堂即服務”領域的領導者,打造面向全球教育市場的公司。
“伴隨著AI技術的發展,未來的教育一定是智能、無縫且無邊界的。”梁念堅說,目前網龍教育業務已覆蓋全球192個國家和地區,觸達200萬間教室,惠及超1.5億用戶,并與20多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立了深度合作。
政企同心,更多“福建制造”“福建服務”走向世界。2023年,全省民營企業進出口額同比增長4.7%,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太陽能電池等外貿“新三樣”出口合計增長49.8%;引資規模提升至全國第8位,高技術制造業吸收外資增長35.8%;全年新備案境外項目404個,協議投資額和實際投資額均大幅增長,對外投資制造業項目實際投資額18.9億美元,同比增長60%。
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商務部門將實施開放能級提升行動,發揮多區疊加優勢,通過全力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加快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和創新發展平臺提升行動、支持引導優勢行業企業對外投資向“兩國雙園”境外園區和境外經貿合作園區集聚、促進出口貿易適度轉化為對外投資等舉措,開展高水平對外開放探索,鞏固開放先導地位,建設層次更高、輻射作用更強的對外開放新高地。(記者 鄭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