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這釋放出明確信號——中國始終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全國人大代表,廈門大學社會科學研究處處長、經濟學院教授潘越說。
福建是改革開放先行省份。“西銜大陸,東臨汪洋,《山海經》所言‘閩在海中’,在歷史畫卷中勾勒出這塊土地的獨特身影。”潘越說,特殊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福建得以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鑄就了“敢為人先、愛拼會贏”的精神特質。
“從國企改革的‘松綁’放權到民營經濟的‘晉江經驗’,‘晉江鑰匙’打開了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之門;從‘機關會場’到‘基層現場’,‘四下基層’的優良作風在福建各地落地生根;從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到深化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有效打通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換通道……新時代新福建在全國改革發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進一步凸顯。”潘越認為。
與此同時,福建充分發揮多區疊加優勢,依托中歐班列與“絲路海運”,實現“海絲”“陸絲”的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初步構建起海陸空網“四位一體”大通道;積極支持本地企業高水平“走出去”,加快外商投資高質量“引進來”,推動貿易高層次往來,福建開放之門更大、開放機制更活、開放環境更優,向海而生,不斷成長。
“應對內外挑戰,把握發展主動權,必須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潘越表示,今年她帶來了關于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和促進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希望通過各界共同努力,補齊相關短板,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為福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外商投資是推動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力量。2023年,福建新設外商投資企業數增長36.2%,高技術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5.8%。在調研過程中,潘越發現,外商投資者面臨的環境友好度還有待提升,審批程序待優化、投資環境透明度和穩定性待增強等。
潘越建議,一是著力營造有利于外資企業發展的輿論環境,提高外商投資者的獲得感。例如,持續開展外商投資的支持政策、法律法規宣傳;同時,加強對網絡惡意中傷外資企業言論的監管力度,及時終止關于外資企業的不實言論,保障外商投資者的合法權益。二是簡化外商投資的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增加投資的便利度。例如,可以通過優化審批流程,簡化申請材料,縮短審批時間等方式,為外商提供更加便捷的投資環境;此外,還可以建立一站式的服務平臺,為外商提供全程的投資服務,解決外商投資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
當前,數字貿易正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新趨勢和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對于推動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意義重大。2023年4月,福建印發《全方位推進福建省數字商務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建成國家級數字貿易示范區。去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達2.9萬億元,跨境電商出口增長18%。
“在逆全球化挑戰和數字技術快速迭代沖擊的背景下,推動數字經濟與貿易的深度融合,亟需補齊人才儲備、關鍵核心技術、信息安全風險等方面的短板不足。”潘越建議,一是積極引進數字貿易領域領軍人才,全力支持數字經濟底層研發,打造開放包容、安全穩定的數字貿易產業鏈。例如,可以成立專門化數字貿易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多方協同合作,加速集聚一批重點平臺企業,帶動建設若干貿易數字化園區,形成數字貿易產業鏈;加大對數字領域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的扶持力度,以點帶面、以面謀全局。二是加快提升數字技術核心技術的研發和網絡監管能力,共建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新態勢,為數字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例如,以國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個人隱私安全為底線,合理把握數據開放界限,促進數據資源的流動和利用,更好實現數據要素價值。(記者 林宇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