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映初心
——“四下基層”主題采訪福州見聞
16日,在福州市鼓樓區慶城社區,老人和孩子在社區活動室休閑玩耍。記者 王毅 攝
11月16日,“四下基層”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福州。
初冬的榕城,天朗氣清。位于閩江畔的臺江蒼霞新城社區嘉和苑小區,正進行樓頂統一景觀改造。
“2021年以來,我們堅持為民理念、精品理念,對建成20年的小區進行全方位提升。通過建設長者食堂、便民服務驛站、黨群共享空間等載體,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為居民打造更宜居、更高品質的家園。”從社區居民成長為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王露露又一次見證了“蒼霞蝶變”。
新區新房新生活。整潔敞亮的小區里,處處可見幸福洋溢的笑臉。
“他身材高大,頭都快要碰到木屋頂了。”23年過去了,社區居民唐慶旺對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的“家訪”,記憶猶新。他回憶說,2000年7月2日,在夏天蒸籠一樣的木板房里,習近平同志詳細詢問了他一家的生活情況,拉家常足足半個小時。
“請給群眾捎個話,政府會把好事辦好。”這次“家訪”一周后,這片涉及3300多戶的臺江棚屋區正式動遷改造。次年5月,習近平同志再次來到蒼霞棚屋區工程現場調研,推動改造工作。8月15日,蒼霞新城開始全面回遷安置。拿到新房鑰匙、走進兩室一廳,從擠在8平方米木屋到住上60平方米新房,唐慶旺一輩子都忘不了:“是總書記當年下基層、進社區,圓了我們家一輩子的期盼。”
從紙褙蒼霞到喜遷新居再到宜居福地,時任臺江區寧化街道黨工委書記楊木澤感同身受。當年,他多次參與棚屋區的現場調研,親眼見證棚屋區的滄桑巨變,“推動蒼霞棚屋區改造,是習近平同志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調查研究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的生動寫照”。
正午時分,鼓樓區鼓東街道慶城社區長者食堂內飯菜飄香。
“走過來5分鐘,菜品也多,解決了我們老兩口吃飯難題,還能在這里交到不少朋友。”82歲的老人魏校坤對長者食堂連聲稱贊。
“這是福州市首個‘明廚亮灶’長者食堂,采取‘政府搭臺建設+企業運營管理’的方式,老年人持卡用餐可享受‘一葷一半葷一素’的9.9元套餐優惠。”社區黨委副書記林小玫介紹,自2022年9月21日開業以來,累計助餐服務超1.7萬人次。
在非就餐時間,長者食堂則變身長者“學堂”,通過引進老年大學的多媒體課程,與手工、書畫等傳統課程相結合,為老人們提供學習、交流平臺,讓老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一頓熱乎飯,吃出幸福味。如今,類似的長者食堂在福州已有528家。
午后,福州市政務服務中心大樓人來人往、井然有序。從“一棟樓”到“一中心”“一張網”,20多年來,福州堅持“馬上就辦、真抓實干”,持續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在全國首開集中行政審批先河,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和個人全生命周期“一件事一次辦”服務,實現246組套餐服務事項“一次聯辦”,創新推出24小時智慧政務大廳,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一路走、一路看,我們追尋習近平總書記親民、為民的福州足跡,體悟“四下基層”“四個萬家”的實踐偉力。二十余載光陰轉瞬而逝,從福州基層的民心民意中、百姓心聲里,我們更加深切感受到,與時俱進的是便民服務、利民措施,不變的是赤誠初心、為民之心。(記者 嚴順龍 蘇依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