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名黑客在電腦上配合操作,發起攻擊,一秒鐘后,眼前的智能網聯汽車就被成功攻破,汽車車門被順利打開,非法分子獲得汽車的控制權,可以直接開走汽車。雷達、攝像頭、WIFI……車內有多少個網絡應用場景,不法分子就有多個讓車輛變成“四個輪子的智能手機”的可能。
9月13日上午,國家網絡安全周電信日主題展中上演了一場智能網聯汽車藍牙鑰匙破解演示。萬物互聯的時代,如何打破“越智能越危險”的魔咒?在當天的電信日主題論壇上,9位行業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緊扣于此,展開熱烈討論,碰撞思維火花。
論壇上,上海觀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照龍分享了一個故事。某家電企業辛辛苦苦研發出一款家電,還沒等到上市,競爭對手卻拿著一模一樣的設計方案,生產出產品,并且以低于三分之一的價格提前上市,導致該家電企業上市計劃“流產”,原因就是設計方案被竊取。
一條數據指令被篡改,生產線被迫癱瘓一周;一個病毒讓100臺離心機被瞬間摧毀……工業互聯網浪潮下,類似故事不勝枚舉,甚至可能威脅電力、水利、鐵路等國家公共安全。南京理工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李千目表示,“網絡戰是信息時代的核武器”絕非危言聳聽,伴隨著工業互聯網日益深入,新風險隱患正在醞釀。
然而,仍有企業一邊加速上線智慧化項目,一邊在網絡中瘋狂“裸奔”。“一些鋼鐵、石化、機械制造等傳統工業企業,只關注生產過程安全,對網絡安全理念認知還很薄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劉文強說。他列舉了一組數據,中國工業領域網絡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不足3%,美國投入占比大于10%,國內工業企業網絡安全防護的投入亟需加大。
值得慶幸的是,越來越多的工業企業開始居安思危。專業從事鋁冶煉與鋁加工的福建省南平鋁業股份有限公司內,90%以上的車間設備都實現工業互聯,企業相關負責人張云洲介紹,做好工業網物理隔離之際,企業也采用關鍵數據雙備份、部署審計系統等多項措施,筑牢企業網絡安全防護網。
即使對于主動出擊的企業,網絡安全挑戰也依舊嚴峻。“這些后期防御措施無法為進口工業設備提供支撐,尤其是老舊工業控制設備,設備升級一下就很容易崩潰。”張云洲說。對此,劉文強認為,國內的高端產能仍需補強,核心技術供給能力尚待提升。
面對企業參差不齊的網絡安全水平,如何做好工業互聯網安全?攻擊載荷路徑自動生成技術、新型工業化數底座、一體化全程可信解決方案……萬物互聯時代下,三大通訊運營商和各大科研院所、企業也在不斷構建工業互聯網安全縱深防御體系、強化產品供給能力,對工業互聯網整體安全架構進行思考與探索,給更多工業企業提供網絡安全防護的“更優解”。
完善工業領域數據安全管理制度,細化行業安全運營和標準建設的同時,“分類施策、分級管理”成為專家學者的一致共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魏亮建議,可建立工業領域重點企業名錄,率先賦能服務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能力提升。
“對于一家工業企業的網絡安全保護而言,也要學會分類分級,不要貪大,否則吃不消”。張照龍建議,采取先治理再防護的數據安全建設思路,并非所有企業數據都需“上鎖”,根據應用場景與風險導向,核心數據需要著重監管,其中就包括研發數據的管控。
“防范跨學科、跨領域、跨方向的新型工業互聯網風險,單靠一個企業無法應對。”在場專家、學者和企業一致表示,它更需要政府、各類行業、企業和個人共同努力,只有堅持開放共享、產業協同的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和創新導向,才能真正培育出具有競爭力的網絡安全生產體系。(記者 沐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