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網絡安全博覽會在榕開幕
展示許多亮眼產品、應用場景
10日,作為2023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重要活動,網絡安全博覽會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啟幕,來自全國近60家互聯網企業、網絡安全企業等參展。展會持續至9月16日。
今年的網絡安全博覽會,有哪些精彩看點?記者帶您一睹為快。
中國聯通展示電信互聯網詐騙治理體系。
快遞、智能手表如何被竊密?
互動體驗黑客手段
走進4號館福州城市互動展區,迎面“駛”來一列地鐵車廂。車廂長廊墻面上圖文并茂,生動解讀創建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福州)基地建設規劃。
網安社區、網安校園、網安郵局……展區內,各類網絡安全互動場景,吸引不少市民前來體驗。
“如果快遞驛站的取件設備被黑客攻擊,取件人的人臉信息、家庭住址等個人隱私都將被竊取。”在網安社區互動場景前,講解員為記者演示自助取件設備受黑客攻擊,個人信息被竊取的路徑。
記者將現場預備的快遞放置在取件設備前掃描取件,伴隨取件完成,記者的人臉信息、快遞單上的家庭住址、手機號等信息均被黑客的攻擊攝像頭拍照記錄、截取。
講解員為市民講解黑客竊密路徑。
“如果是自助取件,大家在填寫快遞信息時,地址精確到樓棟號就行,同時選擇快遞面單上對手機號等信息進行隱私保護的快遞公司,避免個人信息泄露。”講解員提醒道。
在網安校園互動場景處,智能手表被竊密模擬演示,讓許多孩子和家長倍感驚異。只見被黑客攻擊的智能手表被遠程控制,在黑客操控的顯示屏上,手表里的通訊錄信息、照片及戴表者的實時位置都一覽無遺。黑客還能通過智能手表進行實時竊聽。
“給孩子購買智能手表時,應選擇正規廠家,同時叮囑孩子不要隨意點擊智能手表里彈出的不明鏈接,這樣能有效規避泄密風險。”講解員說。
網安商圈互動場景處,觀覽者可體驗互聯網產品“隱查查”APP隱私保護成效。APP安裝后,手機里各軟件侵犯個人信息及隱私的情況會被甄別出來,為觀覽者解讀個人信息泄露情況。
中國銀聯展區展示的“人臉安全應用解決方案”。
數據投毒、大模型幻覺如何防范?
這個“診療師”有招
銀行用戶個人資產信息如何避免被竊取?市民日常在樸樸超市等線上商超購物時,個人信息如何防止泄露?
在3號館微步在線展區,電子大屏上,實戰化威脅感知平臺多維度展示外部攻擊態勢及處置過程,為參觀者揭示大家消費生活背后,各行業是如何保護用戶信息安全。據介紹,該平臺被廣泛應用于金融、能源、制造業等。
針對市民消費支付安全,如人臉識別中出現的翻拍、劫持、合成等偽冒違規手段,在中國銀聯展區,推出“人臉安全應用解決方案”,從采集環境、識別行為、算法能力等方面呈現銀聯安全加固策略。
在3號館螞蟻集團展區,螞蟻集團發布的大模型安全一體化解決方案“蟻天鑒”成為展會上的亮點。這也是大模型浪潮以來,首個實現產業級應用的大模型安全檢測與防御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產品已對外開放。據介紹,所謂大模型就是目前流行的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模型。
年初以來,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圖片、視頻在全球躥紅,不僅引發倫理、侵權等大量爭議,也給電信詐騙、金融盜用、黃暴恐等違法犯罪帶來可乘之機。在各種人工智能模型“百模大戰”的當下,AIGC的安全問題備受關注。這些問題存在于從數據到算法再到模型應用的AI全周期關鍵節點,包含數據投毒、數據泄露、大模型幻覺、算法偏見、惡意利用等。
現場工作人員表示,大模型安全問題產生的本源主要來自“用于訓練的數據源頭有毒、推理過程不可控、外部惡意誘導”三個因素。
此次發布的“蟻天鑒”,可從大模型安全性檢測度量、智能風險管控、數據去毒對齊等方面,保障大模型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更加安全、可控、可靠。“蟻天鑒”包含“蟻鑒2.0”和“天鑒”兩個產品。
“蟻鑒2.0”就像是大模型安全性的“診療師”,在大模型上線前對其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掃描,從數據安全、內容安全、科技倫理等類型的數百種風險維度,提前識別和挖掘風險漏洞。
“天鑒”相當于在大模型外圍又加上了一個“防護盾”,通過智能化風控技術,幫助大模型擋住外界的惡意提問以及過濾問題中的風險,保障大模型上線后從用戶輸入到生成輸出過程中的整體安全防御。
上述辦法可謂是“用魔法打敗魔法,以AI對戰AI”。
本屆網絡安全博覽會上,螞蟻集團還展示了可信AI決策大腦、隱私計算技術棧隱語、螞蟻鏈摩斯多方安全計算平臺、安全平行切面等網絡安全領域核心前沿技術的創新突破。
市民在螞蟻集團展區了解“蟻天鑒”。
裸聊詐騙、殺豬盤詐騙如何偵破?
這些反詐騙產品亮眼
走進4號館中國聯通展區,映入眼簾的數字大屏,動態展示中國聯通構建的電信互聯網詐騙治理體系。大屏上,全國范圍內涉詐號碼的封堵攔截數據不斷刷新,并以“事前發現”“事中攔截”“事后溯源”三個模塊,向參觀者解讀企業反詐騙技術手段,打擊違法違規業務。
在3號館安恒信息展區,多個反詐騙案例展示,讓人安全感滿滿。該企業建設“網絡犯罪生態節點監測模型”,為公安、網信等行業主管部門提供偵查打擊技術支撐服務。
“裸聊詐騙常見套路是詐騙團伙偽裝成‘美女’形象,誘騙受害者安裝帶有病毒的直播軟件。一旦受害者被引誘脫衣,該軟件便通過手機攝像頭獲取裸聊截圖,并以此敲詐受害者。”講解員告訴記者,上述企業技術人員可通過破解涉案APP后臺信息,溯源目標域名,協助警方定位犯罪團伙,實施抓捕。
偵破殺豬盤案件相關軟件,則是利用同源擴展技術,發現犯罪團伙開發的其他詐騙軟件,對其計算機實現遠程操控,通過圖像信息識別犯罪嫌疑人。(記者 全怡月/文 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