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福建民營經濟由“大”到“強”
——訪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泉州民營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莊聰生
福建是民營經濟最早的發軔地之一。民營經濟穩則福建經濟穩,民營經濟強則福建經濟強,民營經濟活則全盤活,這樣的共識之下,福建成為全國第一個提出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的省份。
近日,《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如何進一步提振企業家干事創業的精氣神?如何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本報記者就此專訪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原會長、泉州民營經濟研究院名譽院長莊聰生。
勇爭先,民營經濟強省加速時
這個夏天,“民營經濟”是福建經濟領域當之無愧的熱詞。
繼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的《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直擊痛點難點,釋放強烈信號,精準回應社會重大關切和民營企業訴求期盼后,8月福建以省委全會專題研究部署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并出臺《關于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發展目標,推出37條任務舉措,并著力構建“1+N”政策體系,以推動落實。
“據我了解,福建應該是全國第一個提出實施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的省份,也是首個以召開省委全會形式進行專項部署的省份,‘1+N’政策體系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也屬國內率先。這樣研究部署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工作,戰略考量深遠,現實意義重大。”莊聰生表示。
長期從事統一戰線、多黨合作、民族宗教、港澳臺僑、人民政協和民營經濟的理論政策研究的莊聰生,對民營經濟的研究有著深厚造詣。
在莊聰生看來,從“三來一補”起家、“三閑”起步,到2022年福建民營經濟貢獻了全省七成左右的稅收、地區生產總值、科技創新成果以及八成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九成以上的經營主體數,這是福建發展的特色所在、活力所在、優勢所在。
福建還擁有“晉江經驗”,這一指引民營經濟發展的寶貴財富和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總結提出的“晉江經驗”,今天仍有指導意義。7月,《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晉江經驗”首次寫入中央文件。
莊聰生是福建晉江人,親眼見證40多年來,福建民營經濟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當前,福建發展‘前有強手、后有追兵’,提出推動從民營經濟大省向民營經濟強省跨越突破,正逢其時。”他認為,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形勢,福建要抓住機遇,創新發展“晉江經驗”,繼續用好管用的經驗做法,不斷探索、多措并舉,進一步發展壯大民營經濟。
莊聰生認為,此次福建《意見》的出臺是吃透中央精神與摸準福建情況相結合的產物。“《意見》提出,到2027年,新時代民營經濟強省戰略實施取得積極進展,民營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落實到具體目標上,都準確搶眼,是實打實、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
穩預期,營商環境優化無止境
《意見》的出臺,讓福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有了綱領性文件,然而福建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忽視——
外部環境趨緊,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民營經濟發展形勢更趨嚴峻復雜;隨著資源約束加大,一些民營企業尤其是靠“拼資源、拼環境、拼價格”的民營企業,面臨更大轉型升級壓力;一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落實不到位,導致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放不開手腳。
莊聰生認為,提振民企信心,最重要的是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營商環境。
在長期和民營企業家接觸的過程中,莊聰生發現,民營企業家對未來的判斷和預期,主要是看方針政策是不是穩定、營商環境是否利于企業公平競爭、當地政府部門講不講信用、個人財產有沒有安全保障。“讓民營企業家相信政府支持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不會變,相信市場競爭的環境比較公平,相信政府講信用,相信自己的財富會得到有效保護,他們自然會有樂觀的預期。”
福建擁有重商、親商、愛商的優良傳統。一方面,閩商敢為人先、愛拼會贏,創業榮耀的價值導向深入人心;另一方面,歷屆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視民營經濟的發展。全國工商聯2022年度萬家民營企業評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我省營商環境總體水平居全國第10位。雖然位居前列,但一些領域評分尚居全國中游。
此次《意見》以專門章節論述“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營造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一流營商環境”,提出打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良法善治的法治環境、便利高效的政務環境、保障有力的要素環境。
莊聰生表示,《意見》把塑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從政策和輿論上鼓勵支持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壯大,營造長期穩定預期,有利于切實引導民營經濟人士輕裝上陣、大膽發展。
“營商環境的優化是永無止境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而且人人、處處都是營商環境。”莊聰生強調,今天的競爭,某種意義上就是營商環境的競爭,好的營商環境甚至能夠“以商引商”。
重引導,高質量發展需破局
一雙鞋、一片紙、一泡茶、一塊玻璃等,眾多福建民營企業十年如一日,在“專一業”中實現嬗變。但新形勢下,如何實現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也亟須破局。
自7月中央《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后,莊聰生在媒體上發表多篇文章解讀文件精神,同時也深入民營企業開展調研。近日他回到家鄉,與當地政府共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之道。
莊聰生認為,高質量發展首先就是對創新的要求。福建《意見》也將以創新驅動增添動能擺在突出位置,提出推動民營經濟成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產業鏈自主可控的重要力量。
這其中,被視為創新根基的人才不得不提。莊聰生認為,吸引人才要有切實的措施,“人才是第一資源,而企業家是稀缺資源”。
優秀人才助益產業發展。莊聰生認為,福建有很多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能源消耗型的傳統企業,要賦智、賦能、賦值,特別要對其進行網絡化、智能化、信息化轉型,對關鍵工藝、關鍵技術、關鍵設備進行改造升級,讓他們在智能化轉型中脫胎換骨。
在他看來,現在哪個地方發展得好,與該地區“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密切相關。他建議,地方政府要培養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配套專家”企業,引導企業在某一專業領域做到極致,做成細分領域行業的龍頭,并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
“事實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提出的‘晉江經驗’‘六個始終堅持’和‘處理好五大關系’的思路中,就包括了始終堅持加強政府對市場經濟的引導和服務。”莊聰生認為,各地政府除了做好服務外,也要有危機感、緊迫感,注重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無中生有”和提前布局,這方面全國也有不少可借鑒的經驗。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福建人。”除了產業發展,莊聰生還結合福建外向型企業較多的特點提出了建議。他分析,當前,福建外貿面臨一定的挑戰,企業要敢拼會贏,精耕細作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合作,深挖東盟等地客戶,開拓新的市場。
以實干著稱的福建民營企業家,敢拼、愛拼、善拼,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商精神。莊聰生對他們寄予厚望:“新時代呼喚奮進者、搏擊者、創新者。希望福建民營企業家在新征程上堅定信心、提振精神,做樂觀的長期主義者,不抱怨、不觀望、不躺平,為實現福建民營經濟強省戰略作出新貢獻!”(記者 黃青 鄭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