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開展主題教育,要把廉潔奉公樹立新風作為一項重要目標任務,持之以恒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動黨員干部清廉本色更加彰顯。
自古以來,百姓對為民造福、清正廉潔的好官,懷著愛戴、敬佩和期盼的心情。從鐵面無私、英明斷案的“包青天”包拯,到被譽為清朝第一廉吏的于成龍,從在獄中寫下《清貧》流芳后世的方志敏,到“兩袖清風來去”的焦裕祿……無數先賢和革命先烈、先進典型的廉政事跡,為黨員干部接受廉政教育提供了生動教材。
從嚴治黨、廉潔清正始終是中國共產黨思想建設、政權建設的基本方針。毛澤東同志指出,要“拒腐蝕、永不沾”,為革命“節省每一個銅板”“貪污和浪費是極大的犯罪”。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就強調“反腐敗,講廉政,我們別無選擇”“當干部就不要想發財,想發財就不要當干部”,嚴厲整治寧德少數干部占地建房問題,制定領導干部廉潔自律“12條”規定等。這一切都充分說明反腐倡廉的極端重要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永遠在路上,黨員干部要時刻繃緊防腐這根弦,始終保持清廉本色。
有公德乃大,無私品自高。保持清廉本色,首先要嚴于律己,做勤儉廉政的表率。焦裕祿的一床被子蓋了10多年,里外都是補丁,輕輕一扯就是個窟窿。他身上的棉衣穿了多年,早已不暖和。一年冬天,組織上看他成天東奔西走,身上的棉衣過于單薄,便決定照顧他3斤棉花。他知道后一口回絕了。他笑著跟愛人說:“蘭考是災區,群眾生活困難,我們不能多占公家一分錢的便宜,生活上的困難要靠自己省吃儉用去解決。”黨員干部要以焦裕祿廉潔自律為標桿,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續糾“四風”、樹“新風”,管好權、用好權,保持對權力的敬畏感,公正用權、依法用權、為民用權、廉潔用權,當好良好政治生態和社會風氣的引領者、營造者、維護者。
家風純正,雨潤萬物;家風蔚然,國風浩蕩。保持清廉本色,還要管好身邊人,搞好家風建設。“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飯”是谷文昌對子女的一貫要求。他在家規中明確規定:不允許揩公家一點油,不允許沾父親一點光。他的5個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沒有得到過任何“特殊照顧”。相反,為支持父親更好開展工作,無論是正常的招工轉正、提級升職,還是上學參軍,谷家子弟一律“先人后己”。黨員干部要以谷文昌為鏡,傳承優良家風,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推動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關系、規規矩矩的上下級關系、親清統一的新型政商關系,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環境。
做人貴在品,為官重在廉。我們要在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上下功夫,重激勵、嚴約束,促使黨員干部立身不忘做人之本,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權不謀一己之私,從點滴做起,節儉內斂、防腐戒奢,永葆共產黨人的清廉作風,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多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