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甌市林業局了解到,建甌市森林經營碳匯項目按下“快進鍵”:65個監測樣地已全部完成外業調查和內業計算,現轉入碳匯量測算中,本月底可完成設計文件編制和監測報告。這是筆者9日從建甌市林業局了解到的。
森林碳匯是森林植物吸收大氣中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從而減少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濃度,對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具有重要的獨特作用。國內外普遍認為通過可持續科學開展森林經營活動、加強保護和森林植被恢復,是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途徑。建甌是全省重點林業市,森林總面積503.23萬畝,森林覆蓋率79.85%,林木綠化率80.73%。林地面積比重、森林蓄積量、森林覆蓋率均居于南平乃至全省前列。
為充分發揮森林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功能和作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今年10月,依托建甌市森林生態銀行運營中心平臺,建甌市林業試驗林場啟動5.5萬畝國有林森林經營碳匯項目開發工作。該項目采用精準施策、精準撫育、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等經營改培措施,不斷改善森林生長條件,提高森林生長量,增加森林總碳儲量和年度碳匯量。項目采用的具體撫育方式包括割灌除草、土壤診斷施肥、撫育間伐(透光撫育、生態疏伐、修枝撫育和生長撫育)等。比如針對部分杉木幼齡林采取割灌除草和土壤施肥措施,進入幼齡林后期和中齡林小班,主要采取各種樹種組成、年齡等針對性的撫育間伐措施。
據了解,經初步測算,建甌市森林經營碳匯項目5年可產生凈碳匯量18萬噸。(葉秋艷 張曉琴)